今年以来,南方地区降雨偏多
汛情来了,我们怎样应对(深阅读·汛情追踪)
自3月下旬开始,南方雨水几乎没有停歇。今年汛情如何?我们是否做好了应对准备?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防总和防汛抗旱相关专家。
今年汛情如何?
108条河流超警戒水位,汛期南北差异明显、旱涝并重,要注意旱涝急转
“今年入汛早,汛情急,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国家防汛抗旱督察专员张家团分析,今年以来,珠江、长江、辽河流域的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多两至三成,有些地方比1998年同期多三至五成。受强降雨影响,全国有108条河流超过警戒水位。
根据国家防总办公室截至5月12日的统计,全国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79.6万人,因灾死亡59人,直接经济损失87.6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分别多7%、51%和146%。
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较常年偏高,有人担忧,会否“重演”1998年大洪水?
张家团解释,长江干流水位偏高,一是由于前期降雨多,江河底水高;二是上游水库主动腾库迎汛,下泄水量形成的。当前降水与1998年不同,虽然南方经历十多轮降水,但降雨区域不集中,目前不存在上下游汛期相遇并叠加的效应。而1998年强降雨从6月下旬开始,整条雨带围绕长江下个不停,使长江洪水形成 “峰连峰”的态势。
“防汛不可掉以轻心,要立足防大汛、从最不利情况准备。”张家团说,6月起全国将进入主汛期,要高度关注南方连续降雨的“叠加效应”。南方地区江河水位明显偏高,水库塘坝蓄水明显偏多,土壤含水饱和,部分山体泥土松软,极易造成突发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需要高度警惕。
“今年汛期南北差异明显、旱涝并重,要注意旱涝急转。”张家团说,淮河、海河、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一至四成,比1998年偏少三成左右。北方部分地区旱情持续,因此这些地方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抗旱工作,不能顾此失彼。
防洪工程可靠吗?
防洪硬件水平有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山洪灾害防御仍是薄弱环节
堤防是江河安澜的“水上长城”。长江水利委员会防办副主任陈桂亚说,1998年特大洪水后,国家对长江干流堤防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部分支流、重点垸堤加高加固,形成3.4万公里的堤防体系。
与此同时,目前纳入长江联合调度的水库已达21座,总防洪库容360亿立方米。陈桂亚说:“长江中下游初步形成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控制性枢纽为骨干的防洪体系。”
张家团坦言,防汛依然有薄弱环节,比如长江中下游崩岸现象,部分河段直接威胁堤防安全。还有中小河流防洪标准偏低,山洪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
针对薄弱环节,今年国家防总提前2个月开展汛前检查,中央提前1个月下达了水利项目投资计划,主汛期前完成重大崩岸险情治理。
在湖北石首的北门口江堤,新修的块石护坡稳稳挡住江水。“北门口是严重的崩岸江段,离最近的围堤只有35米,堤后就是石首城区。石护坡修建完工,大大降低了洪水威胁。”湖北荆江河道管理局石首分局局长高卫军说。
在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益公堤,江西省防办督查专员平其俊指着一处堤坝说,“崩岸的位置就在这里,经过应急加固,隐患排除了。”
防汛准备如何?
全国成立防汛抢险队1400余支47万多人;长江全流域7000多个水雨情监测站点24小时监测
防汛抗洪,应对预案、监测预警、汛期值守等同样重要。
“防洪决策关键时间就十几分钟!”对于预报预警,陈桂亚说,长江全流域有7000多个水雨情监测站点,24小时实时监测。
3月22日,国家防总通报了全国大江大河、重点水库等的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我们也公布了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名单,将防汛责任人延伸到1598个乡镇,落实责任全覆盖。”
位于九江市九江县的江新洲,耕地10万亩,人口约5万,防洪能力仅二十年一遇。1998年这里溃堤,洪水淹没全洲。江洲镇镇长陈世超说,汛期一到,这里就开始全天候值守,“每隔200米设一个哨,每个哨6个巡查员,一共设立了171个哨所。一旦超过保证水位,立即启动全洲转移。”陈世超介绍,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到洲上,“防汛也是保卫自己的家园”。
罗小云介绍,江西形成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军、群、专队伍结合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建有防汛抢险队1400余支47万多人,各级抗旱服务队1.6万余支12万多人,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仓库储备总价值6亿元的防汛抗旱物资,各地和各流域机构储备物资总价值达到120亿元。
此外,对于山洪灾害,张家团指出,我国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约97万平方公里,涉及1.3亿人,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山洪灾害难度很大,应提前制定预案、落实责任、及时预警、迅速转移。当观测到可能发生强降雨以及山洪、泥石流、滑坡时,要立即通过多种方式及时预警,并迅速按照事先确定的路线将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介绍,目前全国共有28.85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此,一是要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动态监控威胁人员财产安全隐患点变化情况。二是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雨情、水情、震情,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派出专家指导和驻守。三是全面开展督促检查,推动相关管理部门和防治主体落实防灾责任和防治措施,督促建设、开发主体严防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灾害及导致人员伤亡。四是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严密防范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