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互助八眉猪属华北型猪种,因其头狭长、耳朵下垂、额有纵行倒八字纹,故称为“八眉猪”,当地人又称其“大耳朵”。互助八眉猪在青海约有四千年的驯养历史,是高原特定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地方猪种,主产区位于湟水河流域,中心产区就在互助县。
作为青海唯一的地方猪种,互助八眉猪也曾拥有辉煌的历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互助县农户几乎家家养猪,那时,互助土猪肉占据着青海猪肉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猪价波动以及洋品种和外来猪肉竞争压力的加大,互助八眉猪很快就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优势,产业发展开始走下坡路。一个地方土品种,如何才能走出产业发展的困局?调查的答案就是:将自身的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优势。
做足资源
要挖掘资源优势,不仅要有资源,更要做足资源,不然谈何发展
这几年,不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客商来互助洽谈合作,但是大多一开口就要求每年供应上千吨的八眉猪肉。由于总量不足,这些合作在没开始时就夭折了。调查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互助八眉猪作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一段时期内重保护轻开发;二是由于受到国内生猪价格波动影响,养殖规模长期未得到大的提升;三是互助八眉猪产业开发的基础性工作还做得不足。
互助县八眉猪原种繁育场场长许发芳说:“要不是国家的保护政策,这个品种早就灭绝了。这些年,我们重点工作就是保护与选育,以致于在八眉猪的产业开发上就落在了后面。”
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生猪产业平台首席专家、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研究员周继平告诉记者,互助八眉猪种群在最低谷时,存栏的原种母猪不到100头。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全省能繁母猪达到了500多头,公猪30多头。要是保护不好这个土品种,还谈什么开发。不过,目前从全国来看,互助八眉猪是保护得比较好的。
为做大做强八眉猪产业,互助县这些年一直在加快推进八眉猪基地村建设,在养殖总量和出栏总量上寻求突破。目前,全县已建成万头猪场7个、千头猪场26个、百头猪场135个、八眉猪养殖基地村40个,生猪饲养量达到101万头,出栏达到50万头以上。
许发芳坦言:“对于互助八眉猪开发的基础工作做得还不够。比如,消费者认可八眉猪肉,认为这个肉要比其他猪肉好吃,但是,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没有科学数据的支撑。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肌间脂肪的测定,如果有了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开发八眉猪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把八眉猪资源做优做足,“十三五”期间,互助县将创新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对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的力度,财政投入必要的保护经费,扶持八眉猪原种繁育场和保种场做大做强,提高制供种能力。同时,对全县养殖30头只以上的规模户予以重点扶持,促进养殖基地村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提高八眉猪养殖总量,确保加工企业原材料供给。

“土品种”靠什么突破发展困局?——看青海省互助县“八眉猪”的华丽转身
发布时间:2016-04-15 点击次数:5576- 上一篇:农业部权威回应转基因几大焦点问题
- 下一篇:山西将建“蔬菜云电子商务平台”
推荐产品更多>>
-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采用汽油发电,用于土壤取样快速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振动小、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大幅减免了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粗纤维测定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农药残留速测仪(8通道)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最新案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