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绛县地处黄土高原,全县70%的面积为山区,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近年来,积极提升旱作节水技术,已经成为该县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一条必经之路。
在古绛镇万亩旱作小麦节水增粮增效示范基地,“探墒沟播+长效肥”技术体系,让旱地小麦根系深扎3.2米,为抗旱保墒丰产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横水镇西灌底村,千亩樱桃智能水肥一体化和集雨节水补灌技术,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南樊镇万亩山楂微喷示范区,精准施肥给水的微喷增效技术让示范区山楂平均亩产2500公斤,亩均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绛县县委县政府依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在充分考虑本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广泛应用旱作农业技术,展开了‘有机旱作+特色农业’的生产变革,这不仅使绛县粮食生产多年来稳步增长,也让山楂、樱桃、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这场技术变革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绛县县委书记解芳说。
“探墒沟播+长效肥”技术体系 让旱作小麦丰产稳产
绛县古绛镇上高池村是地处中条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58岁的陈效国记事起,全村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旱地小麦为主。陈效国曾在村里当了11年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自己经营管护70多亩土地,负责着本村小麦旱作节水增粮项目的召集和实施,近年来又是该项目体系实验示范“粮药间作轮作模式”的受益人,2020年他家40亩中药材收入12万元以上。“保墒、抗旱、稳产,每亩小麦可增收100斤,如果套种中药材两年三作,效益翻了3倍以上。”他对这套技术体系的评价很具有代表性。
“‘探墒沟播+长效肥’技术体系的要点包含几个方面:深松耕蓄水保墒技术,麦收后机械深松30厘米以上,加厚耕作层,提升蓄水保墒能力;通过测土配方技术,应用生根型长效肥,亩增收60公斤以上;实施探墒沟播技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镇压4道工序,达到节水保墒、保温防寒、提高化肥利用率,使项目区水分生产率提高10%以上;粮药间作模式,项目区积极探索‘小麦—夏玉米—药材’间作轮作模式,实现两年三作,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项目区全部选用抗旱品种运旱115,沟播深度比常规浅约1厘米。”作为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绛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安子亮对整套技术体系熟稔于心。
据了解,示范区实施旱作小麦节水增粮增效技术体系示范面积达到1.6万亩,辐射推广面积超过5万亩。绛县作为产粮大县,农业科技人员正在努力尝试,让16.92万亩旱地小麦根据当地种植模式,逐步推广节水增粮增效技术和间作增收模式,有效推动粮食产业优化升级。
“精准水肥+软体集雨窖” 让地标产业品质高效益好
“古绛樱姿”是绛县横水镇西灌底村村委会主任牛波为该村大樱桃设计注册的一个商标品牌。36岁的牛波从2013年担任该村村委会主任开始,就不断尝试和探索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产业发展模式。2017年,借着村里被确定为省级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试点村的项目,确定了发展千亩樱桃产业的发展思路。牛波带着全村48名党员干部自掏腰包集资入股50万元、发动贫困户金融贷款入股66万元、成立新乡贤合作社筹资60万元……他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尽了,经过多方筹集资金组建农盛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入社成员40余户,接下来便是两三年规划土地、建设大棚、买苗栽树、投工管护……从去年开始,樱桃陆续进入盛果期,实现大棚均收入5万元以上,大田亩收入2万元以上的效益。合作社管理之余,牛波还发动全村农户种植大田樱桃,目前900多户家家有樱桃,全村陆续发展到了1100亩的规模。村集体经济也有了一些收入,牛波把这些钱主要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和美化亮化工程。
记者采访时看到,在该项目区全部应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农户通过手机APP实时掌握墒情监测和养分变化,一键操作完成浇水、施肥等作业。自动墒情监测系统也是通过手机实时监测和采集土壤墒情、风向、降水量等数据的变化,并通过网络及时上传到农业农村部全国墒情监测系统和山西省土壤墒情监测平台,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张建基给记者演示时说:“通过精准使用水肥,亩均可节水78立方米,节肥15公斤,灌溉用水系数也从0.65提高到0.9以上。”
在应用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施的基础上,该樱桃园区还增加了滴灌、集雨补灌等设施和技术。“在樱桃大棚旁边建设新型软体集雨水窖,通过有效积蓄自然降水,实现高效节水补灌。软体集雨水窖的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可以有效提高水温,避免让果树在旺长期大口大口喝凉水,对果树和果实生长都有很大好处。”牛波介绍说。
绛县从2000年开始发展樱桃,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3.88万亩,遍布全县10个乡镇的90个行政村,已成为华北最大的樱桃种植基地和带动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2016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两乡五区”建设战略规划,把建设“全国樱桃之乡”放在首位。2017年取得了“绛县大樱桃”地理标志和“绛县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国家级水果出口安全示范区,注册出口果园3000亩。
微喷物联网系统 解决山楂多年困扰难题
在山楂花开的旺季,花期前后的浇水施肥、打药扒芽等都是必需的管理措施。“喷灌相对大水漫灌可节水30%-50%,而且水肥一体化施用,省工60%以上,节约劳力,同时也提高了水肥效率。我家50亩山楂树,这两年感觉春管就没那么累了,特别是5月下旬使用,能有效降低园内温度,解决山楂果面晒斑这个长期困扰难题,让效益实实在在得到提升。”51岁的绛县南樊镇郑柴村种植大户刘金所介绍说。
53岁的杨忠孝和49岁的曹海明都是村里多年的村干部,也是绛县最早的山楂种植户,他们两家的责任田基本上也全部都种了山楂,他们对每亩地平均5000元的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对果园喷灌设施的普及也充满了期待。据了解,郑柴村目前有集中连片6000余亩山楂,10个山楂合作社,11家果品冷库,果品远销全国各地。
记者在郑柴村的山楂智能微喷示范区看到:喷灌设施由压力泵、输水管、配水管和喷头组成,微喷、滴灌配套精准增施有机肥,通过智能APP的物联网模式实现一键操作和监控。有效解决了山楂在开花期和膨果期降水量少,水源不足造成的落果严重问题,同时有效解决山楂果面晒斑等长期困扰的问题。果农配合使用测土配方、园区立体种草保墒增温、物理防虫治虫等高标准生产技术,让绛县山楂品质和名气都不断提升。
绛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山楂种植,到2020年全县山楂种植规模达到10.2万亩,覆盖全县10个乡镇的127个村,全县95%以上的行政村都有种植,成为全国六大山楂种植基地之一。已取得“绛县山楂”地理标志和“绛县山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区域公用品牌,并于2017年成为国家级水果出口安全示范区,注册出口果品4000亩。2018年申报并成功创建了绛县山楂山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近日,全国节水增粮增效技术观摩交流会在该县举办。会议期间,很多专家都认为,山楂智能微喷设施具有节省水量、不破坏土壤结构、调节地面气候且不受地形限制、喷头不易堵塞的优点,通过几年的示范,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一次性投资,多年受益,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郝庄乡万亩中药材标准化试验示范基地,微喷灌带灌溉技术的应用也可实现节水50%以上,正常年份增产20%以上,商品性能提高30%以上,达到干旱条件下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的效果。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已成为县委、县政府的核心工作,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为全县现代农业大发展架起一座金桥,成为农民富裕、农业强大、农村美丽的坚实依靠。”县长李翔信心满满地说。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探墒沟播 精准水肥 稳产增效——山西绛县发展节水增粮增效现代农业探秘
发布时间:2021-06-21 点击次数:2328
推荐产品更多>>
-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采用汽油发电,用于土壤取样快速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振动小、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大幅减免了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粗纤维测定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农药残留速测仪(8通道)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最新案例更多>>
- 打造“育种加速器”,托普云农携手南繁研究院共建种业创新中心植物舱在建设“南繁硅谷”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托普...
- 打造“育种加速器”,托普云农携手南繁研究院共建种业创新中心植物舱
- 育粮种,满粮仓丨托普云农助力博白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
- 托普云农助力绿色农田建设,探索萧山乡村未来
- 图像拍拍就能对农作物虫害了如指掌,托普云农怎么做到的
- 衢江防返贫有妙招 监测预警见实效
- 托普云农科技赋能为吉林黑土地“加油”
- 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云平台:“新帮手”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 宁波海曙海曙“无人农场”:解放农户双手,让农业更“智慧”
- 智慧服务,便民惠农 托普云农“亲农在线”助力仙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托普云农数字技术破解马来西亚农业生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