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将党史学习与践行耕地保护初心使命结合起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5月13日—16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组织开展了耕地质量数字化管理研讨活动。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主任谢建华、副主任许发辉、总农艺师马常宝以及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部分省区市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单位相关负责人、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等组成了专题研讨班展开本次活动。
本着“学党史守初心办实事开新局”的思想指引,14日上午,研讨班一行前往浙江嘉兴参观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深入学习领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聚焦学史力行,勇于担当作为,努力践行初心使命,研讨班一行前往浙江桐乡观摩了高标准农田和耕地质量建设现场,就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建设应用落地情况进行了解。
为更好服务农业农村,提高耕地质量,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中心有关专家主动了解涉农企业发展动向,参观调研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托普云农智慧展厅,现场观摩考察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成果,并与托普云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出席签约仪式,并在签约仪式上指出,今年是数字化改革的元年,目前浙江省已经开展了两次数字化改革工作。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改革对提高农业生产发展,保护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态,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着重要意义。浙江省积极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低收入农户增收等方面开展数字化监管,通过省级党政机关的顶层设计,市县级的系统推广、基层农业农村的长足应用,形成省、市、县联动效应,试点先行,由点及面,在耕地质量数字化管理的蓝海里发挥了较好的自身效应。
谢建华主任表示,纵观发展,耕地质量建设保护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大势所趋、必然所向。浙江省在数字耕地、健康土壤等方面的建设值得全国推广应用,各省市开展数字农业农村工作要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依托信息化企业资源技术优势,加快推进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挖掘耕地质量数据资源。通过推动耕地质量信息采集存储网络化、监测预警智能化、分析评价精准化、服务保障高效化,形成上下联通的信息化接口,实现标准一致的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步迈向“数字耕地”“智慧农业”,构建起部省联动、标准规范、功能完备的“数字耕地”体系。
随后,在研讨交流会期间,托普云农技术负责人对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和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建设情况进行汇报,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单位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本省耕地质量数字化管理现状和发展困境。与会专家就有关耕地质量数字化发展方向、数字化管理存在问题、数字耕地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交流会上,谢建华主任充分肯定了我国耕地质量数字化管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并在最后强调,虽然耕地质量数字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数据获取、分析、应用、展示的水平和能力仍亟待提高。下一步要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数字耕地”,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事业提供支撑。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国家级、省级耕地质量基础信息数据库;二是强化资源建设,联合科研单位、企业等制定统一的接口协议、标准规范,推动数字标准化;三是加强数据应用,推动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科教推互补、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可视化展示、决策支撑、项目评价、产业服务等功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