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隆的春耕声犹在耳畔,金秋时节已如约而至。埋在大地的种子经过一个夏季的“野蛮”生长,终于抖擞精神,登台亮相。
良田万亩,粮重亿斤。为了让大地金浪翻腾、果实飘香,四平人民上下同心、万众齐力,以科技抵御自然灾害,用智慧滋养累累硕果,再次奏响丰收的宏大乐章。
适时春耕有功劳
都说四平是农业大市,究竟“大”在哪里呢?一组数据来说话——2020年,四平落实粮食播种面积873.88万亩,同比增加35.58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63.83万亩,水稻播种面积63.34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6.63万亩。预计粮食总产将达90亿斤以上,实现“十六连丰”。
粮食生产能够稳定增长,离不开适时春耕。今年,四平市各县(市、区)抓住了抢墒播种的有利时机,把地种在“火候”上,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全部在适播期内完成播种任务。大田玉米从5月8日开始陆续出苗,至5月20日基本实现了苗全、苗齐、苗壮,保苗率达95%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解决供给问题。疫情防控期间,为畅通农资购销渠道,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开通了线下农资销售第一书记专柜和线上农资直购平台,引导农民及时采购,确保不误农时。
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线上培训保春耕指导服务;开展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重大农业集成技术培训,落实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366万亩,同比增长25%。为适应疫情防控形势,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充分发挥12316农村热线、12582农信通等平台作用,组织农业专家、乡土人才指导农民科学有效备耕。
今年的春耕生产形势是近几年最好的,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抵御灾害有诀窍
今年,四平经历了1场冰雹、3场台风。那么,玉米产量是否受到影响呢?
“受的影响很小,只有极少数的玉米倒伏了。”梨树县郭家店镇宁浩家庭农场的创办人王凤伟说,“最近这3年,我们一直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种植玉米,不仅能够保护黑土地,而且通风透光条件更好,玉米的根扎得更深,茎秆更粗壮,加上植株高度也矮化了,抗病和抗倒伏能力大大增强。”
自然灾害下,“梨树模式”再次证明了自身优势。在同样遭遇强台风的情况下,常规玉米植株出现趴地倒伏或大角度倾倒,但保护性耕作玉米植株基本处于直立状态。
面对部分地区发生的农田积水与农作物倒伏现象,四平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部署抗灾保粮工作。市、县(市、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共成立28个指导服务组,奔赴重点乡、村提供指导服务。农业科技人员和乡(镇)干部深入农户、田间,与农民群众一起抗灾自救。
针对农田积水地块,旱田采取挖排水沟、机械强排等方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性增长;水稻田间积水较深的地块,及时排水,适当轻晒后保持湿润状态。总计排除3万多亩内涝地块的田间积水。
此外,采取提前开启玉米收储、迅速启动保险理赔、适时开展玉米青贮、尽早做好收割准备等一系列措施,尽可能将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灾害发生之前,四平市坚持未雨绸缪,农业农村局、气象局、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建立了专家会商机制,研判全年农业气象和灾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灾减灾农机具、资金和物资,提早疏通了田间灌溉排水渠道。
同时,重点监测草地贪夜蛾、二代粘虫等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制定防控预案,强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开展多次应急防控演练,全面做好了资金、物资等准备工作。
多样种植有成效
四平市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为发展壮大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市委、市政府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在当地生长的农作物。由此,形成了如今一村一品、遍地开花的多彩景象。
伊通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境内有16座火山,火山灰形成的土壤,无重金属,各种微量元素丰富;县内森林覆盖率为26.4%,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伊通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林下经济,推动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20年,新建5个千亩以上的种植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增长到5.85万亩,预计产量可达8万吨,产值3.3亿元。林下经济主要有以大果榛子为代表的干果产业、以黑果花楸为代表的药用原料产业和绿化苗木产业,全县林下经济年产值约70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
梨树县着眼于破解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量高、效益低”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引导力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重点扶持蔬(瓜)菜产业,向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蔬(瓜)菜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乡村振兴的巨大引擎。2019年,梨树县九月青豆角被认定为“吉林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相对来说,双辽市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十年九旱,长年刮风,沙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土地瘠薄,涵养水分能力差,给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常规农业带来了极大障碍。但是,经过多方考察、反复论证,发现当地发展花生产业具有独到的优势。1997年,双辽市开始引种花生,当时面积不足2000亩,如今已发展到25.8万亩。今年预计全市花生总产量为1.29亿斤,按3块钱一斤的价格来算,产值可达3.87亿元。花生已成为继玉米、水稻之后的双辽第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来源:乡村发展网
科技抵御灾害 智慧滋养硕果
发布时间:2020-09-29 点击次数:2202
推荐产品更多>>
-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采用汽油发电,用于土壤取样快速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振动小、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大幅减免了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粗纤维测定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农药残留速测仪(8通道)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最新案例更多>>
- 海宁马桥:在万亩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来建设未来农场,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 海宁马桥:在万亩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来
- 打造“育种加速器”,托普云农携手南繁研究院共建种业创新中心植物舱
- 育粮种,满粮仓丨托普云农助力博白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
- 托普云农助力绿色农田建设,探索萧山乡村未来
- 图像拍拍就能对农作物虫害了如指掌,托普云农怎么做到的
- 衢江防返贫有妙招 监测预警见实效
- 托普云农科技赋能为吉林黑土地“加油”
- 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云平台:“新帮手”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 宁波海曙海曙“无人农场”:解放农户双手,让农业更“智慧”
- 智慧服务,便民惠农 托普云农“亲农在线”助力仙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