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8年工作时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也在激荡中焕然一新,水、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然而,相比于城市的繁华与快速发展,农村略显逊色,农民的平均收入也低于市民。更令人堪忧的是,有些农村地区还处于“半封闭”状态,一些农民严重缺乏“互联网思维”,不喜欢也不会“上网”,对外界“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浑然不觉。
相比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农民即便收成好,也要为“销路”发愁,每年的瓜农、菜农由于农产品滞销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即便遇到好的市场行情,除去土地、人工等成本,农民辛苦劳作到手的收入还是很“微薄”。笔者曾经参与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发现经营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农民收入远高于单纯传统的种植、养殖业,而且经营风险更小。
在互联网时代,万事万物可以通过网络产生联系,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也终将不会独善其身。随着国内网络的“降费提速”,农村“宽带”的普及,农业“触网”也将更为便捷,农民尝试利用“互联网+”也将为收入的增加,开辟更为低成本的新渠道。
“互联网+农业”为农民增收带来新模式,“互联网+农产品”可以让当地特色“产品”走向世界。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几乎可以连接“万物”,其传播辐射效应不言而喻。相比于传统的农产品及服务营销模式的局限性,只能在当地的有限区域进行交易而言,“互联网+农业”将打破时空的界线,向世界推广自己的产品及服务。农村是一片广袤的天地,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土鸡蛋、乡村游等为代表的“农产品”是在外界拥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市场。因此,农民可以借助“互联网+农业”,在挖掘当地适合“触网”的“农产品”时,或利用社交平台、网络平台,或自建“农产品”营销平台让当地特色“产品”走向世界是大有可能。与此同时,“电商+村邮局”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利用“互联网思维”更是让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缓解,为农村“淘宝”开辟一片光明前景。
诚然,“互联网+农业”要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为农民增收带来实惠,也绝非是一蹴而就。一方面,需要广大农民朋友转变思维理念,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主动掌握学习网络新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新青年和各类社会人士携手共创,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带领农民投身进入“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中。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扶贫攻坚已然进入深水期,“互联网+农业”必将为激活农业市场、要素、主体带来新模式,也必将为成为农民增收的新模式。(来源: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