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云农农系设备网1月8日讯:逾20万沭阳花农“攀网结线”销售花卉苗木,从“看天吃饭”到销量千万;丁蜀物联网农业小镇农民穿着西装、喝着咖啡也能种地,从“望天收”到“望网收”;赣榆小泥鳅乘着互联网东风占领韩国餐桌,从“泥沟翻腾”到“海外掀巨浪”……如今,“互联网+”正深度重塑江苏现代农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提质升级。记者从江苏省农委获悉,近年来,江苏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全面提升,2017年底全省益农信息社建成运营数量达1.16万个,覆盖80%以上涉农行政村。“12316”惠农短信用户稳定在300万户以上,打通信息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
记者在无锡宜兴丁蜀物联网农业小镇看到,莲花荡大田、茶叶、大棚作物等农业生产已实现科学化管理。借力移动物联网技术,“新农人”不用置身田间,千里之外也能实现田管,精确掌握墒情、温度、光照及其他气象指标,合理安排施肥、打药时间,莲花荡大田水稻单产提高了5%。
用电脑代替人脑,用科学辅助经验,物联网与农业智能结合、深度融合。江苏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部省级农业物联网科研及创新平台,以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农业基地、规模养殖场等作为载体,创建省级智能农业示范基地127家,全省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逾14%,无锡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物联网试点市之一。
无锡市滨湖区世外园家庭农场主缪小虎主营水果种植和销售业务,他在90多亩耕地上投资120万元,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排水灌溉就地自控、远程网络控制、远程视频监控等。采摘高峰季节,农场所有生产用工仅需10人,亩均效益达3万元。
农业管理服务电子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决策管理科学性、精准性、时效性不断增强。2009年起江苏省农委所有行政权力实现网上运行,建成国内首家省级耕地质量数据管理中心,并在全国推广应用。多年来,农机作业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突出,农忙季节总是出现“农民找机难、农机找地难”现象。宿迁市农机部门发布“嘀嘀农机”手机APP软件,面向社会推出农机作业网上“打的”业务,成功将“滴滴模式”移植到“嘀嘀农机”。
新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江苏返乡下乡人员创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1.36万多个,吸纳近30万人就业,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目前,江苏已有78个园区(基地)列入全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目录,居全国第二。
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网。“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中,江苏合格率在99%以上。江苏还开发了农产品质量溯源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江苏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江苏“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十三五”末的发展目标是,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5%,农业电商年交易额达千亿元,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20%,实现县市区信息进村入户、农业行政管理网络化、农业市场主体信息服务全覆盖。(来源: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