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视线聚焦在讨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知识付费等热门风口的时候,殊不知中国 135 万平方公里的农村田埂上,有一场更深更广的变革正在以燎原的姿态蔓延——互联网+农业的生产模式,影响了、并正在继续影响着占中国人口总数 50.32%的 6.6 亿农民群体。
互联网附体,现代农业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概念的渗透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呈现出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流通快捷化的趋势。再加上政府不断出台的“互联网+农业”政策推动,一直存在互联网与农业之间的层层壁垒不断被打破。
于是现代农村社会中出现了一批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这些人在传统农业中运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科学的管理,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据悉未来 5-8 年内,我国规模化生产的农户规模将在 500 万到 800 万户之间,农村金融发展规模非常可观,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互联网和农业结合的三大利好。
其一,结合互联网,农产品附加值得以扩大。一方面从产品流通方向来看,农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把产品、深山里的山珍等卖到世界各地,而销售渠道市场扩宽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农民生产增收,信息对称了产品附加值也得以最大化。另一方面从农业大流通的角度上来说,面向商户(2B)主要靠渠道,而面向消费者(2C)一端更加看重的则是平台。随着中产阶级崛起和消费升级,互联网平台为农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
其二,结合互联网,农业的生产和组织形式得以改变。农民可以进行在线购买土地、在线挑选合作伙伴、指定种植方式、在线打理土地、在线配送下单、查看土地及时照片和实时视频、追溯配送食品的生产、流通历史记录等工作,互联网的深入让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也有了更多维度的改变,最为典型的便是现代生态农业在农业网购商城的帮助下,也开始从O2O转化成B2B2C这种新型的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
其三,结合互联网,农业资本得以高效流通。农业是资金需求旺盛的产业,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及农业生产、加工、运输机械等都要用到大量资金,但长期以来金融对农村地区的供血明显不足。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商户经营模式、资金流、周期都不是很了解,没办法做一般贷款服务,且农产品流动周期性很长,一般行业贷款产品也不适用于农商户。此时互联网金融成为破局农村金融的关键入口,互联网开放平台以及整合资源的优势让农业供应链上的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无缝对接,省去资产端获客以及担保、风控等成本,从而低成本、高效率地取得经济环境效益。
由此可见,互联网+生态农业平台不仅打通农业产、供、销产业链条,还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互联网+进村,万亿规模的农产业迎来新契机。这块蛋糕看起来异常美味,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没有强大的规模投入和经营实力,是很难下口的。
前景虽好,摊上互联网挑战却更加艰巨
基于我国当前现状,目前农业发展在生产、渠道和市场(即上、中、下游)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1)上游:农业生产较为分散、农业生产技术普遍落后。
(2)中游:运输成本高,时效性低,中间流通环节层级太多。
(3)下游:用户体验要求升高,市场供求调节迟缓,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首先,我国农民基数庞大,规模化农业和小农经济仍处于共存阶段,其中小农经济传统、农村维稳思想,极大制约了中国农业规模化发展,使得大部分农民缺乏竞争力。在政府不断推广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过程中,一直存在两大问题:“水土不服”、“眼高手低”。某些新技术进入农业领域,起效慢,不能得到广泛认可。一方面部分农业人急功近利,不愿意冒险采取新技术。另一方面部分科研人员不能够真正认识到技术应用的前景,高新技术应用不接地气。
其次,众所周知,互联网的O2O核心在于去中间化,减少流通环节,进而降低销售价格,其中去的就是经销商和代理商的环节。但在农资领域中,落到厂家口袋的利润很少,大多数的利润点都集中在中间流通环节:即各个层级的经销商。既然他们靠这个吃饭,厂家也要靠中间环节去做销售和服务,甚至是财务垫付和结算,当一些去中间化威胁到他们的存在时,就会引起之后一连串的黑反应,农资厂家做电商无疑是要自断双臂。所以是否能避免与传统环节的直面冲锋成为一大痛点。
再者,农业摊上互联网,摊上电子商务,还会面临一个很大的瓶颈,就是物流,一是种植蔬菜水果的物流实效性,是否能保持新鲜,二是养殖的活体物流,据悉我国目前快递行业还没有活体物流的服务。
最后,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造假食品的不断出现让人们在购买农产品时慎之又慎,也导致了人们购买进口农产品的意愿更加强烈,国际产品一度倾销,而我国出于压缩农业人口数量的考虑而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倾销和反倾销措施,市场供求调节相对缓慢。
既然有如此多的挑战,农业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迫在眉睫。继铁器的使用、化肥和杂交育种技术的使用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无疑会开创我国现代农业的全新未来。总理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优绿新”将是今后我国农业改革的重要着眼点,即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和打造农业新业态新生态,可见今后我国农业未来会迎来更多的变革。
一、农业土地政策效率化
要实现农业产业供给侧转型升级,研究更为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势在必行。目前持有土地必须纳税是国际通行的办法,可以避免土地浪费、荒弃、低效种植。但这并不等同于农业税,为避免“随便撒点种子吃补贴”的行为出现,让让低效使用土地得不到国家补偿,高效土地使用拿到全额国家补偿,采用农村农业用土地流转与持有实行税收制、配合以适当的免税政策或许可行。
二、农产品流通专业化、分层化
一方面,互联网+农业经济,会部分解决农产品价格倒挂的问题。农业产品分档销售,高端走高端、低端走菜市场,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会遭遇2006年至今小商品流通渠道经营者相同的命运:淘汰。流通领域的发展总体来说呈现专业化和分层化的趋势,电商渠道早晚会建立。以后的农产品流通,主要就是专业菜市场和农产品电商,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三、农业品牌化
“互联网+”时代,农业市场必将催生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转型,品牌农业将迎来绝佳机遇。品牌农产品的目标人群定位有两大选择,其一是转化目前的绝大多数非品牌消费者为品牌消费者;其二是转化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为自己品牌的拥趸。不管选择其一,还是两种人群都考虑,前提是要保证好农产品的生产控制和品质。
从早期的丁磊养猪,到中粮的全产业链布局,联想控股高调进军农业,以及从各地政府积极倡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加速品牌农产品的迅猛发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农业品牌在开拓国内市场、拉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四、农业生产模式向智慧农业升级
智慧农业主导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显然这种生产模式对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产值的比值为2.2∶1,发达国家一般为4∶1。在发展智慧农业方面,中国或可借鉴日本的经验。
日本的农业中97%的日本农户菜田面积在3亩以下,且农产品供应高度依赖进口。这和中国的小农经济结构非常的相似。根据日本发展智慧农业的特点,首先是政府要发展农场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并且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发展实时监控和指导农业的发展;其次逐步完善农用物资及农产品销售的网上交易系统,让智能化生产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农产品可视化品质溯源系统、智能化冷链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手段,实现物流环节的全程可控,精准了解供需信息,指导企业经营。
据中信证券估算,未来中国农业发展一旦能全面应用互联网,将极大地扩展农业市场,有望达到万亿级规模。目前中国 20.25 亿亩农村肥沃的土壤上,有很多“独角兽”正在孕育、成长、厚积薄发,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加上越来越多的人才、技术、资本及政策的投入,将诞生一个崭新的中国农业生态体系和行业规模巨头。
互联网附体后,中国农业会如何蜕变?
发布时间:2017-04-22 点击次数:3837
推荐产品更多>>
-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采用汽油发电,用于土壤取样快速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振动小、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大幅减免了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粗纤维测定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农药残留速测仪(8通道)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最新案例更多>>
- 海宁马桥:在万亩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来建设未来农场,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 海宁马桥:在万亩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来
- 打造“育种加速器”,托普云农携手南繁研究院共建种业创新中心植物舱
- 育粮种,满粮仓丨托普云农助力博白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
- 托普云农助力绿色农田建设,探索萧山乡村未来
- 图像拍拍就能对农作物虫害了如指掌,托普云农怎么做到的
- 衢江防返贫有妙招 监测预警见实效
- 托普云农科技赋能为吉林黑土地“加油”
- 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云平台:“新帮手”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 宁波海曙海曙“无人农场”:解放农户双手,让农业更“智慧”
- 智慧服务,便民惠农 托普云农“亲农在线”助力仙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