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海南,金色的稻田波浪翻滚,南繁“大军”群雄荟萃。
这两天,在三亚市师部农场的南繁水稻基地内,某公司的育种研究员曾庆魁正等待着4月底新一轮的收割。严格筛选良品,是他把关品质的关键。“我们要观察每一个材料,从外观、抗性、品质上综合考察,结合其实用性进行筛选淘汰。”曾庆魁说。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说,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的选育一般需8至10代。在内地,冬季不能从事大田科研生产,一年只能完成一代,而在海南南繁基地,一年可以完成2至3代。通过南繁进行新品种的鉴定、品种试验、亲本扩繁,大大加快了优良新品种推广的步伐。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海南种质资源多达数十万份,其中有水稻种质资源592份,籼亚种253份,粳亚种296份,全国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有80%经过南繁。每年南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超过12万亩,种子出岛产量近3000万千克,可生产粮食超过100亿千克。
据了解,2015年出台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专门划定了26.8万亩适宜南繁科研育种的区域,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表示,南繁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没有南繁,中国的农作物品种状况是不可想象的。
据统计,全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约70%经过南繁,涉及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近30种。
据介绍,南繁是指南繁育制种,是利用海南冬春季能够满足种植物周期生长繁殖的独特气候条件和生物资源,从9月至翌年5月,进行农作物品种选育加代、适应性观察、种子鉴定评估、扩繁和种子生产等活动。“只要是做水稻育种的,都会到南繁加代。”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南繁育种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如今,每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700多家单位到海南开展南繁。

“种业硅谷”打造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2017-04-19 点击次数:4540
推荐产品更多>>
-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采用汽油发电,用于土壤取样快速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振动小、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大幅减免了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粗纤维测定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农药残留速测仪(8通道)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最新案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