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解析 如何避免农业互联网误区?

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解析 如何避免农业互联网误区?

发布时间:2017-02-18 点击次数:3761

  2月5日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第14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中央一号文件锁定的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避免对农业互联网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确实需要各界有着深度的思考。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农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阶段要求。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农产品进来了,国内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
  而近两年来“互联网+”也对传统农业带来巨大冲击,或者说为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契机。业界有识之士普遍认为,中央一号文件背景下的农业互联网,不单单是农业互联网行业创业人士探索道路的风向标,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但在农业互联网+的喧嚣氛围中,需要保持对行业特性发展的清醒认识,尤其是不能一哄而起,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对可能存在的认识误区,农业政策的制定机构、农业互联网的从业者,乃至于消费大众,都需要有一个理性而客观的认识。
  不可否认,农业互联网思维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是农业互联网创业人员未来要努力的方向。然而在这过程中,正确认识农业互联网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农业互联网创业者需要注意经常进入的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是以片面的用户思维为导向,忽略农民+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众所周知,互联网思维中的第一个思维就是“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央”去考虑问题。作为互联网企业,必须从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创建起“以用户为中央”的企业文化,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与发展。然而在农业互联网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却有可能受这种固化思维的影响,而导致发展受阻。这里面诞生的理论有唯市场论(以消费者为中心)和唯农业论(以农民农业农村为中心)。
  一号文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也是要将供给侧结构调整到以市场为导向上。但是如果农业互联网创业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市场导向,而忽略了生产端实际,那也是行不通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随着消费升级,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农业互联网创业公司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考虑现如今生产实际,去不断反馈农民生产更高标准的农产品(比如有机农产品)。
  然而就目前国内农产品实际生产环境与技术而言,能满足此需求的生产方少之又少,然后自己面临供应链缺失现象,去降低原先制定标准去找寻产品,到头来消费者端体验越来越不好,而让自己陷入困境。唯农业论,单方面去挖掘农民痛点问题,没有全产业链思维,不考虑市场的真正需求,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完以后,农民生产的产品市场承载量没有那么大,产品卖不出去,逐渐失去农民信任,导致企业自己运转困难。
  误区之二是单纯依靠政府强推,忽略农民感受。
  随着国家现代化农业进程的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行,农业物联网得到了发展黄金时代,然而如果农业物联网一厢情愿,不计市场成本,高科技和追溯体系靠政府强推,没有市场机制支撑,无法可持续发展;大数据的收集整理、监控成本高、技术人力资源成本高;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宏大设计很好,但前期投入大,市场机制不顺,农庄和企业没有积极性,仅靠政府呼吁和发动,普通农户是很难接受的。
  三是热衷于推捧聚焦新农人,而忽略传统农民之独特作用。
  现如今,新农人这个词汇已成为多数农业互联网公司关注的焦点,这些80.90后大多都出生在农村,经历过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互联网思维的基础,思路比较领先,渴望能够用自己的所学来改变传统农业,但是他们普遍对农业技术不是很精通,供应链不熟悉,销售渠道更是难点,但他们又是一群接触新鲜事物能力非常强的一类群体,因此很多农业互联网公司会以新农人为切入点,挖掘他们的痛点,服务于新农人,而忽略传统农民的服务。
  这是与农业供给侧改革不合拍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希望解决的是全国、全体农民的问题,既包括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也包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既包括拥有较高科技文化素养的农民,也包括仍然占据较大比例的传统型农民,而不单单是农民中的某一类小众群体。
  因此,如果农业互联网创业公司以这样的小众群体为切入点,也许会发展很快,但仍然没有解决农业真正存在的问题,抛弃了传统农民的农业互联网,并非根植于中国国情基础上农业互联网,也将会缺乏厚重农民“土壤”的滋养而难以行深致远。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4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