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今天宣布成立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同时发布其海外农业研究中心2016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表示,成立“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将立足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立足于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院所重大科技任务需要,以全球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为核心,以基于全球农业大数据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海外农业科学研究、农业信息服务与科技创新为重点,通过构建多种开放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实现全球农业大数据和国家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享,实现海外农业研究和国家农业信息科技创新协作、协同,实现海外农业信息服务和国家科学决策知识服务同质、同效。
农科院表示,联盟的成立有利于整合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资源,有利于共建共享资源并形成合力协作协同创新,最终成为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农业“走出去”战略海外农业对外合作集散地、经济政策智囊团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重要的信息支撑力量。
中国农科院介绍,我国在作物种质资源交换和海外品种选育方面成效显著。围绕海外国家种植习惯和自然禀赋特点,充分发挥农科院在水稻、棉花、玉米育种领域的研究优势,分区域重点开展主要粮棉油作物育种和高效栽培增效技术合作研究,成效显著。针对亚非目标国家的水稻育种实际需求,通过杂交育种、分子标记、基因聚合等新技术,为亚非资源贫瘠国家培育了近70个低投入、高产出、环境友好、适应性强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加强与吉尔吉斯农业大学等中亚国家科研院校的合作研究,培育棉花新品种10余个,其中中棉所44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单产提高1倍。
此外,跨境作物有害生物安全防御合作研究体系已经形成。针对威胁我国农业安全的重大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开展农业有害生物发生预防预警、检测监测、拦截阻击、抑害减灾、联合控制等研究,有效保障国家农业动植物产业安全。启动植物保护农业防火墙研究计划,聚焦5000余种全球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的早期预警、1500余种重大跨境农业有害生物的快速检测与动态监测、300余种重大跨境动植物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控,形成了强有力的周边农业防火墙。
外来动物疫病疫情防范方面,针对亚非等地区频繁爆发动物疫病疫情等问题,我院发挥动物疫病防控研究优势,以禽流感、口蹄疫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合作研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提供了先进技术,更为全球动物疫病防控做出了杰出贡献。海外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室通过与埃及兽医研究机构、开罗大学合作,采用我国先进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研制了针对埃及流行病毒的新型疫苗,2011年投入生产并出口埃及,使埃及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
在国际战略情报研究方面,开展“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别研究,完成《“一带一路”65个国家农业合作和投资研究》,发布了东南亚、南亚、中亚及独联体等区域重点国家农业合作报告和投资风险评估报告;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等国际组织开展联合研究,共享研究成果;通过基于农业遥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建成农业重大冲击和政策模拟模型,为评估重大自然灾害、政策调整以及区域性或全球性事件影响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开展知识产权与风险评估研究,为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与风险规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