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民,这是日前公布的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中强调的五大理念之一。
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担当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达2万人,伴随着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农民的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水平也有望不断提高,预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4万元。
“农二代”让农业持续
“上海未来200多万亩地谁去耕种?必须让农民有职业认同感和价值获得感。”上海市农委主任张国坤表示,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让农民收入提高:一要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二要培训部分农民,让他们真正掌握生产技术,提高文化水平,还要懂得管理经营;三要培养“农二代”,否则农业再有效益,也缺乏可持续性。
据介绍,农民收入目前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提高工资性收入,是通过非农转移,还有合作社创办企业;提高经营性收入,是通过农民劳动、农业的结构调整,以及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财产性收入,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享有改革红利;提高转移性收入,是通过政府加大补贴力度。截至“十二五”末,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已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除了提高收入,上海还通过提高新型农民的职业保障水平,来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价值获得感。据透露,目前已有两千名左右的农民纳入职保体系。
创建农业可持续样板
“十三五”期间,一方面要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更好地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服务,另一方面又要保基本,这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平衡?
“这需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农业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比如全市水果面积将稳定在30万亩,但同时强调“藏量于地,藏量于技”,通过技术让土地有一定活跃量,达到足够产能。上海将划定200多万亩基本农田。在此基础上,划定88万亩的粮食生态功能区和50万亩蔬菜生产能力。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推进浦东孙桥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市农科院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崇明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三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上海正全面调整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上海市农委副主任冯志勇透露,上海将在“十三五”期间打造两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从金山来说,主要通过产城融合的方式来实现;对崇明来说,主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跟旅游、文化创意、能源产业相结合。此外,上海将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镇、示范村,还将在嘉定、金山和崇明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
快速发展的农业不能牺牲资源和环境。
上海市农委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将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使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471条黑臭河道周边畜禽场综合整治,并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保障“三品”认证农产品产量比重达到70%以上,安全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