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是蔬菜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肥料是蔬菜增产高产的重要保障。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六分之一的寿光市,如何保持蔬菜产业用水均衡?如何让“两改”后的新式蔬菜大棚建得好更要管得好?近2万个蔬菜大棚占据着地域三分之一的寿光市田柳镇,围绕发展“品质农业”,举全镇之力全面推广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加快政府端对农业新技术从筛选到对接种植,再到大面积推广的力度和进程,搭建起针对蔬菜产业的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和推广服务平台,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精准化和标准化进程,实现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型。
精准:蔬菜吃上一对一定制的“营养餐”
绿油油的菜畦中间藏着一条条细细的塑料管子,管子中间的小孔滴着水,水慢慢渗入每一株蔬菜的根系,蔬菜植株外的地方干燥如常不远处的几根不锈钢管道静静伫立,成为塑料管子的源头,整个大棚中除了蔬菜和泥土的清香,再无杂味。这是在寿光市田柳镇西青村王德平蔬菜大棚中的所见所感。
这些年,农民在种菜中形成了 “大水大肥大丰收” 的不科学经验, 为了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 一个大棚每年投入大, 还要承担日渐高昂的人工成本。这让同时管理着三个蔬菜大棚的王德平十分恼。2015 年 11 月 15 日,正在操作中以合作项目——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张久合找到王德平,想要在他的大棚中进行这项技术的实验推广,张久合给出三个理由: 第一,该项目是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合作的,技术有保障;第二,该项目不同于以往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采取一对一方式配备营养液,免施任何有机肥, 以标准化方式生产蔬菜,真正实现精准化、标准化;第三,如果使用后达不到原来的产值或收入,补偿全部差价。
王德平便拿出其中一个种植西红柿的大棚进行了实验。项目的技术人员采集了大棚内水土光热等资源的大数据,针对不同时期的需水需肥规律,为其配置了一对一的 “营养餐”, 在此期间,王德平只需根据安装在土壤中的水肥检测仪进行设备开关即可,这让原本管理三个大棚有些吃力的他感到甚是轻松。3个月过去后,种植效果让王德平大吃一惊。“因为蔬菜 ‘吃喝’ 恰到好处, 不仅用水量比原来减少 50%, 节肥 1/3 左右, 并且因为精准供水,棚内湿度适中,作物病害明显减少,农药用量减少30%。” 更让王德平惊喜的是,进行实验的大棚内,所有樱桃西红柿像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大小一致,口感与露天种植的几无区别。尝到甜头的王德平今年将3个大棚同时安装上了精准水肥一体化设备。
“使用这种技术,最大的投入在于设备,平均每个大棚大约1万余元,一年节省下的钱就能和设备投入抵消 ,更何况这套设备能使用 20年。”张久合介绍,目前寿光市田柳镇推广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蔬菜大棚大约有100亩,每年能节省各项投入约40万元。
领先:三大开创 “有土栽培的无土栽培”模式
“铺个细管管,扎个小眼眼,用水一点点,浇地一片片”,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行,不仅造福了田柳菜农,更是田柳镇破解资源环境、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环境三大难题,进行农业精准化、标准化探索的有力举措。
今年下半年,农业部提出到 2020 年实现 “一控两减”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目标,所谓 “一控” 指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减”指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田柳镇相关负责人看来,我国农业增产是在长期“大水大肥”的投入基础上取得的,这造成了很多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政策目标的提出,这一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将走到尽头,正因如此,更要在节水高效农业上下功夫,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便是其中的探索之一,他们将这项技术形象地总结为“有土栽培的无土栽培”模式。
除节水节肥外,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还有两大优势——省工省时、 高质高效。“菜农仅需开关阀门就能进行田间灌溉和施肥, 省去了清垄沟、 扒畦背、 扒边埂、 撒化肥等繁重的田间操作,老人、 妇女、‘80后’ 新手都可轻松完成, 由于灌水效率提高, 灌水量减少, 每个灌溉周期可省时3至5天。” 管理着6个新式蔬菜大棚的袁桥村菜农刘长永道。
在张久合看来,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在无形之中帮菜农降下来另外一项成本,同时还能提升蔬菜的品质。“这项技术通过水肥精准供给,能够非常有效降低土壤表面往空气中蒸发的水,只要降低了湿度,病虫害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从而减少打药或者植保的投入。农药使用减少,精准供给又让每一项营养元素以最佳配比供给到植株中,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更不会酸化土壤、板结土壤,在生长期内一直维持最好生长状态的蔬菜,不仅品质会提升,生长时限也会缩短。”
“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对蔬菜作物的全生命周期、全生长流程提供科学的水肥供给,生产健康品质蔬菜,捍卫舌尖安全。因此来看,做法的推广实施,将达到一个地净菜康增产降本的综合效果,它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品质化建设等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寿光市农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谋远:力推27个现代农业园区成 “掘金沃土”
位于寿光市田柳村的田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内,210亩流转的土地上,新建了高标准蔬菜大棚19 个。与父辈的种植能手相比虽经验不足却致力于科学种植的 “80 后农二代” 田松山,拥有其中的10个。 在田柳镇,这样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27个,面积达5500亩以上,像田松山一样虽然经验尚浅却是未来蔬菜产业发展中流砥柱的人,占据着半壁江山。与南部镇街区相比,并无发展蔬菜产业的传统优势的田柳镇,借助着大棚“两改”的契机,在“农业再出发”的过程中迎来一个跨越赶超、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不仅要让新式蔬菜大棚建得好,更要让蔬菜产业管得好,这成为田柳镇农业发展的突破口。
“如何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节水节肥,已经成为蔬菜产业升级的一个重点,之所以目前精准水肥一体化的推广面积还有限,很大程度归咎于传统农业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带来的局限,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功效越大。”张久合坦言。为此,寿光市田柳镇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以平台搭建为载体,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继续推进村“两委”领办创办合作社工作,不断加强社会化服务支撑,引导散户种植向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通过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三化”巩固提升“两改”成绩。
“以村为单位,以园区为重点,逐步辐射全镇。”本着这样的想法,寿光市田柳镇通过选取重点村、园区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并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目的,着力培育一批高产典型,推广一批实用技术,辐射一批先进农户,同时增强农技推广系统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目前西青村、王高四村等 21 个村庄,田柳园区、唐家园区等 8 个园区的精准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正全面铺开。与此同时,田柳镇还持续推进“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以色列精准滴灌等新技术,通过建立镇域土壤大数据,严格蔬菜日常送检和抽检制度,引导农民从产地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
大棚“两改”符合寿光蔬菜产业转型发展进程,也是推动大棚升级为“农业大车间”的良机,作为党委政府,要深刻理解并把握机遇, 引导菜农增加新式大棚的新技术和新设施配置, 提升大棚的科技程度。“从实践效果看, 田柳镇所推行的水肥一体化展现了强有力的寿光市场需求, 种菜有对比, 老百姓认, 作为党委政府, 积极引导新设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是职责所在。 因此我们因势利导, 举全镇之力, 制定科学办法, 加快水肥一体化在全镇的推广应用, 让这项新技术及时快速、 大范围地转化为农业效益, 让菜农受益, 让田柳受益, 让寿光蔬菜产业受益。”
寿光市田柳镇全面推广精准水肥一体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6-10-08 点击次数:4556- 上一篇:注意!种子标签的不规范标注
- 下一篇:发展智慧农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推荐产品更多>>
-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采用汽油发电,用于土壤取样快速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振动小、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大幅减免了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粗纤维测定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农药残留速测仪(8通道)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最新案例更多>>
- 海宁马桥:在万亩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来建设未来农场,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 海宁马桥:在万亩良田有你看得到的未来
- 打造“育种加速器”,托普云农携手南繁研究院共建种业创新中心植物舱
- 育粮种,满粮仓丨托普云农助力博白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水稻)
- 托普云农助力绿色农田建设,探索萧山乡村未来
- 图像拍拍就能对农作物虫害了如指掌,托普云农怎么做到的
- 衢江防返贫有妙招 监测预警见实效
- 托普云农科技赋能为吉林黑土地“加油”
- 威宁县蔬菜产业大数据云平台:“新帮手”让威宁蔬菜产销省力又省心
- 宁波海曙海曙“无人农场”:解放农户双手,让农业更“智慧”
- 智慧服务,便民惠农 托普云农“亲农在线”助力仙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