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高档设施大棚越来越多。这类高档大棚投入强度大、产出高,伴生的风险也高,尤其是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时,设施大棚的损失往往更大。因此,越是设施农业经营者,越应有风险意识。
根据民政部最近公布的全国自然灾害情况,仅今年7月,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7290.8千公顷,其中绝收1515.5千公顷。天灾无情,农民兄弟一定要有未雨绸缪的准备,发展高效农业更是应该为自己撑起“保护伞”。
保费政府出大头
不参加就“太傻了”
9月上旬,各地的露天种植葡萄已经基本采摘完毕,可是,溧阳市南渡镇石街村农民姜雷忠的葡萄棚里,藤上挂满了硕果。“这些葡萄从8月起开始采摘,一直可以延续到12月中旬。”姜雷忠说,到了10月,市场上基本没有葡萄卖了,但他还能卖两个月,即使葡萄藤上的叶子全部掉了,可是葡萄仍然颗粒饱满、汁水丰沛,这样就拉长了销售季节。
姜雷忠的葡萄棚可不是一般的棚子,这是纯钢架大棚,棚内高度超过3米,每个大棚面积达10亩。他总共有100多亩这样的大棚,投入接近2000万元。“即使是这么高级的大棚,也抵御不了突发的灾害。”他说,今年7月初的水灾,几个种植猕猴桃的大棚被淹,即将挂果的31亩猕猴桃树全部烂根,棚内作物损失达40多万元。好在他投了保险,8月中旬,他拿到了人财保8.37万元的理赔款。“这笔钱至少能够帮我恢复生产。”他说,每亩设施大棚的投保费是750元,一共保三块:钢架每亩最高理赔8400元,薄膜2000元,棚内作物3000元。“保费政府补贴90%,个人只要出75元,这么好的政策,如果再不参保,就太傻了。”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副总经理孙益民介绍说,我省各级政府对高效农业保险十分重视,分别下达了考核目标;在绝大多数地方,各级财政承担了70%及以上的保费,鼓励农民参保。保险公司对这一险种也十分重视,共同的目的就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收成虽然没了
生产成本回来了
52岁的吴国梁原来是做工程的,至今在无锡还有一家企业。今年初,他回到溧阳市,在旧县村流转了150亩土地,投入400万元搞设施农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南瓜棚里忙碌。老吴种的是迷你小南瓜,虽然只能长到8两到一斤二两,但吃起来有栗子的香味、梨子的甜味,每只小南瓜能卖到10元,一亩大棚产值至少5万元。老吴还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试种一种甜蜜脆梨——实际上不是梨,是一种甜瓜,但吃起来甜如蜜、脆如梨。
正当老吴雄心勃勃想大展身手的时候,7月1日遭遇水灾,7月7日又遭遇风灾。水灾淹死了大棚内的甜蜜脆梨,风灾带来的损失更大,多个大棚的薄膜被刮破了!要知道这不是一般的薄膜,是特制的,一个大棚用一整张薄膜罩住,一张薄膜价值3600元,如果出现一个破洞就没法再修补,只能废弃。好在老吴已经建成的80亩大棚参加了保险,他拿到了总共26万多元理赔款,其中棚内作物理赔16.67万元,薄膜理赔9.58万元。“我知道农业保险理赔是赔投入的成本的,不是赔可能实现的产值。”老吴说,虽然遭灾的大棚没有收成了,但是至少生产成本回来了。“正在建的70多亩大棚,我肯定还是要参保的。”
每个环节都参保
能提高信任度
溧阳市溧城镇的优先到家水稻专业合作社,其实不仅种水稻,还种蔬菜、养鸡养鹅养羊;不仅搞种养,还搞粮食和禽类产品加工,同时还是一家农产品配送中心,与市内多家食堂建立了配送关系。合作社负责人许爱国笑言,他们已经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今年7月的水灾,合作社的40多亩蔬菜大棚被淹,都及时获得了理赔。许爱国从中悟出一个道理:除了生产领域要参加保险外,物流配送环节和食品安全环节最好也能投保。他咨询了人财保溧阳支公司总经理李炜,李炜告诉他,可以分别参保货物运输险和食品安全责任险。
许爱国说,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得到重视,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合作社就会声誉扫地。为此,他们合作社专门设有化验室,花30万元购进了设备,每一批次农产品都要检测,检测结果与省农委的农产品检测中心联网。“我看到很多家用电器上贴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的标签,消费者看到这个标签就有信任感,那么,农产品为啥就不能试试呢?”
溧阳市委农工办副主任钱军雷告诉记者,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大,粮食作物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还有部分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民没有参保,尽管政府财政补贴七成以上,个人拿出来的是小头,但不少农民还是心存侥幸。其实,越是高效农业,越该参加保险。如果一亩设施农业的产出是三四万元,那么,75元保费真可以忽略不计。参保了,其实就是享受了很大一笔政府补贴。“这个账,农民兄弟一定要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