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农业援藏见成效:从“老三样”到“菜满园”

农业援藏见成效:从“老三样”到“菜满园”

发布时间:2016-08-15 点击次数:3836

    一栋栋排列整齐的日光温室大棚,现代化的育苗工厂、玫瑰花加工厂,绿意盎然的苗圃基地……如果不是胸闷气喘的高原反应,很难想象这是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西藏。

    “我们这个园区可是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呢,这都是农业援藏的功劳,内地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这里都有!”日喀则市白朗县农牧局局长尼玛旺拉自豪地说。

    七大产业带逐步形成,农牧民收入突破8000元

    曾经,萝卜、白菜、土豆是西藏农牧民餐桌上的“老三样”,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制约,高原地区蔬菜品种少、难种植,水果就更少见了。

    “我今年69岁了,6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吃上西瓜。”西藏自治区白朗县巴扎乡彭仓村党支部书记边巴顿珠说。如今的白朗县,已成为蔬菜生产大县,有“西藏蔬菜看白朗”之说。2001年,在山东援藏的帮扶下,彭仓村修建了70个温室大棚,建成了白朗县蔬菜基地。2004年,70座温室分到了村民手中,还有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他们种植蔬菜瓜果。

    边巴顿珠说:“援藏干部来了以后,教会我种西瓜和西红柿,现在我已经完全掌握了种植技术,每年的收入达到3万多元,种菜之后家里的经济收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边巴顿珠和援藏干部的带领下,彭仓村人均收入由以前的2300元增加到10717元。如今的西藏,旺季蔬菜自给率达85%,自产蔬菜除了自给外,还有不少销往内地。

    农业援藏对于促进西藏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意义重大。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西藏全区农业人口占七成以上,农牧业是基础性产业和民生产业。但由于自然条件差,西藏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仍未摆脱靠天种田、靠天养畜的状态,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增收难度较大。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介绍,“十二五”期间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安排西藏各项强农惠农富农资金149亿元,是“十一五”的5.4倍,夯实了农牧业发展基础,有力改善了民生。

    “农业援藏为自治区农牧业发展起到了添薪加火、雪中送炭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农牧厅厅长杜杰说,“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实施了以特色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为主的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224个,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藏中奶牛、藏中北绵羊、藏中优质粮油、城郊无公害蔬菜、藏中藏东藏猪藏鸡7个产业带,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农业援藏,西藏自治区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达到8244元。

    补齐人才短板,为西藏农牧业提供发展后劲

    在产业发展、夯实基础的同时,农业援藏更注重农牧民素质的提升以及现代农业经营理念的变化。在援藏干部看来,产业发展了,农牧民的素质提升了,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才有后劲。

    “十二五”时期,农业部、对口支援省市选派了中短期援藏干部2批147人、博士服务团6批71人。他们克服高原缺氧、身体不适等困难,献策献力,把西藏作为第二故乡,把西藏各族群众当亲人,与西藏农牧干部职工同甘共苦,并肩作战。

    “人才短缺是制约西藏农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要着力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队伍。”农业部第七批援藏干部、西藏农牧厅副厅长莫广刚介绍,他们每年组织近千名农业技术指导员、200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1300多名新型职业农牧民接受培训。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辅导,现场观摩与实操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五年来培训农牧民4万余人次。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青稞,一亩收入只有几百元。后来在援藏干部和乡镇干部的指导下,才知道可以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玛咖,也可以把土地流转给园区,规模经营的收入更高。” 拉萨市曲水县才纳村的村民边巴说。

    近年来,拉萨市提出以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着力开发高原食品药品、旅游产业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发展思路。农业部第七批援藏干部,担任拉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周普国表示,净土健康产业转变了传统农牧业的发展方式,农牧民的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得到提高,目前净土健康产业产值已达到60多亿元,拉萨市近2万贫困人口依托净土健康产业摆脱了贫困。

    周普国表示,许多“藏”字头的农畜产品已经悄然打响,“藏香鸡”、“藏香猪”等越来越俏,有的藏鸡蛋还要论个卖。记者看到西藏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挂满了一幅幅做工精美的藏毯。

    “多亏了农业援藏给我们带来的资金、人才、理念支持,我们才能越做越强。”帮锦镁朵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韦亚平介绍,他们在生产哈达的同时,培养了专业的民族手工藏毯编织团队,每年还定期培训当地藏毯编织技能人员300人次,企业也成为藏文化产业的领头羊。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4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