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津市测绘院的驻村工作组帮助静海区沿庄镇王匡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并且帮忙联系销路、运送货物,让乡亲们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自从静海区沿庄镇王匡村设施农业基地的蔬菜水果成熟后,每到周末下班回家前,来自天津市测绘院的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光升和同事都要到基地去装货,这个周末也不例外。
他们帮助村民把一筐筐新采摘的西红柿、豆角、甜瓜等放到汽车里,并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核对。王光升说这些瓜果蔬菜都是市区的客户预定的,他们周末回家顺路帮助乡亲们送货,笔记本上登记的是货物的品种、数量以及客户的信息。
“因为涉及食堂的、个人的,不能乱了,所以我们就做了这个表格。回去发放的时候,发一份挑个勾。然后跟村里结账的时候,也都能捋清楚了。”
王匡村地处沿庄镇最南部,村民们世代务农,以种植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收入不高,村集体经济也比较薄弱。驻村干部了解到王匡村的状况,决定帮他们改变这种现状。他们帮助村里申请了本市支持困难村发展经济的“一村一策”财政补贴项目,今年建设了占地一百亩的蔬菜冷棚示范区,示范带动乡亲们转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设施农业。天津市测绘院还资助了四十万元用于项目土地流转,并且帮村民们成立了洪越蔬菜种植合作社。王匡村党支部书记李振杰说:“以前我们没种过,咱帮扶组给我们设计大棚,怎么合理利用土地,在种之前他们四处考察市场,市场需求嘛我们就种嘛。技术指导方面,他们也给我们找来专家。”
在驻村工作组的悉心帮扶下,王匡村的乡亲们头一年种冷棚就获得了丰收。为了把蔬菜瓜果及时卖个好价钱,驻村干部在市区多方联系销售渠道。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客户预定,他们就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送货上门。
合作社成员李凤松说有了驻村干部帮忙销货,省心省力还提高了收入。
“要不除了在棚里干活还得卖菜去,这一来帮了大忙,价格也比在当地卖高不少。”
今年李凤松承租了五亩的冷棚,他说种棚菜比种粮食收益要高出很多。
“以前种玉米的时候,每亩地也就一千来块钱收入,种这五亩地顶多收入五六千块钱,现在种冷棚蔬菜,收益翻了好几番,可以挣四万多块钱。”
驻村工作组组长王光升说,下一步他们要帮助村里启动第二期冷棚建设,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致富,形成规模后打算为产品注册商标向高端发展。
“建了这棚,逐步提高以后,后边考虑注册一个商标,将这些农产品做一些高附加值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