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大米一直是粮食界的“霸主”,很多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米饭,一是它能够填饱肚子,二是营养价值高。而如今,这位“昔日霸主”逐渐失去了地位,因为在人类的食谱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地方的大米品质越来越不如从前。为了帮大米挽回“面子”,农业专家们对大米的“前身”—稻谷开展了各种检验工作。其中就有一项是大米外观品质检测。
像稻米的粒长、粒宽、垩白、透明度、宽度平均值、长宽比平均值、整米粒数、碎米粒数、整精米率等都能够通过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进行观察。一般来说,垩白越少,稻米越容易加工,商用价值也就越大;但如果涉及到食味和营养品质,则必须依靠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包括蛋白质、淀粉、水分含量,以及胶稠度、糊化温度等。
看来,能帮助大米挽回“颜面”的关键就在于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这类专业设备。它采用机器视觉系统获取大米图像,再利用米粒图像的一维饱和度特征将米粒分成正常白米粒和异色米粒两大类,然后通过一个分类临界值同时检测出米粒中的各种异色米粒。由于扫描区域增长方法可以提高单个米粒的饱和度特征值,且正常白米粒和异色米粒的不同饱和度特征值可以优化分类临界值,因而在米粒群中可以准确检测出单个异色米粒,且精度较高。此外,仪器的粒型计算功能也是较大的技术创新,除了软件可自动计算出粒数、粒型外,系统还可对异常米进行手动删除,数据可自动更新,检验更准确,这也正是仪器被大范围推广使用的原因。
通过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专家们就能很快分析出大米品质,这对改良稻种、提高大米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