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病害,而孢子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致使作物病害越发严重,最终从而导致水稻减产或者绝产,为了对空气中的孢子进行监测、预报,托普云农公司研制了孢子捕捉器、孢子捕捉仪等等植保设备,下面内容通过孢子捕捉器研究影响稻瘟病孢子生活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温度:孢子捕捉器研究表明,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潜育期主要受到温度控制,高温下病斑扩展很快。
光照:光不是孢子形成所必须的,但是光线照射能够显著促进孢子的形成,诱发分生孢子形成所需要的最少照射时间因温度而不同,温度越高照射时间应越短,在25℃温度下需要6个小时,但是光照减少会影响光合作用,削弱了抗性,增加感染。
雨:孢子捕捉器研究表明,雨水飞溅对气传孢子的释放和传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稻叶表病菌孢子附着率在孢子与叶表接触5小时内与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关系密切,5小时后影响会慢慢变小,实际感染日期与下雨时期有关,根据常年观察资料,稻瘟病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常常有连续的降雨过程,且雨后迅速放晴,气温回升。
风:孢子捕捉器研究表明,在每秒3.5m的若风条件下,分生孢子原样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干燥、收缩、但不脱落,超过这个限度的风速,特别是在每秒钟5m以上的风速下,风力引起了孢子的机械脱落。
湿度: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飞散和萌发,高湿度持续达一昼夜以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施肥:通过孢子捕捉器研究发现,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增施磷肥可以增加对病害的抵抗力,使用硅肥可以增加叶片硅化细胞的数量和大小,减少孢子侵入几率。
肥:偏施、迟施氮肥等均易诱发稻瘟病,增施磷肥可以增加对病害的抵抗力,使用硅肥可以增加叶片硅化细胞的数量和大小,减少孢子侵入几率。
灌溉: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污水或冷水灌溉,影响稻株的生长和抗病性,容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