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后工业时代的乡村“突围”

后工业时代的乡村“突围”

发布时间:2016-05-27 点击次数:4972

  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对资源环境带来压力。而对于乡村来说,既要发展工业帮农民增收致富,又要守护好田园乡愁,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
  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位于苏杭之间的小县——浙江省德清县的故事。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德清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独具匠心的经营乡村的思路,不仅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更安放了人们内心深处那片最柔软的“乡愁”。
  乡村工业与环境,到底要哪个?
  初夏时节,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洛舍镇东衡村笼罩在一片水汽之中。站在村里最高的11层公寓楼顶,能够看到村庄的全貌:村庄周边水网密集,一排排联体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最显眼的是两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成群的白鹭在林子顶上盘旋着。再往远处看,是一片正在拔节的小麦。
  退回8年前,东衡村完全是另外一副模样。靠着矿山为生的村民们不停地采挖,一车车建筑石料从村里拉了出去,换回一叠叠钞票,祖辈得以生存的环境却遭到了破坏。
  “开矿的时候,出趟门,走到家脸上都是黑的不洗脸不行的。河道都臭死了,洗手都不行。”54岁的村民杨国剑说。
  东衡村的情况并非个例。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德清经济迅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工矿企业拔地而起。到21世纪初的时候,全县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化工、纺织和五金几个方面。在乡村,竹拉丝、采矿、砖窑、笋加工等也是遍地开花。2006年,二产的比重就占到了59.1%。然而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段时间,这一水系丰饶之地,竟然找不出一条可以游泳的河来。
  这种以污染环境和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乡村发展模式还能持续多久?经过一系列扎实的调研和思考,德清下定决心开展了对全县环境保护的求索与治理。
  特别是浙江省提出“五水共治”以来,全县上下围绕“河里有鱼、河道可游、河水可喝”的目标,通过工业污染全面治、矿山污染重点治、农业面源污染彻底治、城乡污水综合治、河道污染系统治、饮用水源严格治、河长领衔治、部门联动治、社会共同治等九种措施,集中开展了“清水治污”攻坚战。
  第一年,全县26家矿山企业中,先后对24家矿山企业实施了关闭和停产休整,收回采矿许可证23家,无矿山的加工机组全部取缔。第二年,26家低小散企业铁腕关停,39家造纸、印染、皮革、化工等四大行业企业整治提升全部完成……
  最难的,当然还是放弃乡村几十年生存的路径。以东衡村为例,矿场关闭了,曾经一年几百万的集体收入顷刻间没了来源。村支书章顺龙说,刚开始那几年村里穷得村委会的大门都开不开了。
  但是他也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还是能够理解,矿山迟早会挖空的。如果当初不关闭,更不会有今天这么漂亮的村庄。”
  20亿建设款,有章有序地投向了农村
  关停整改污染企业,并不能完全解决乡村的问题。德清县农办副主任姚建强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德清统筹考虑,启动实施“中国和美家园行动”,计划用10年时间将全县城镇规划区外行政村都打造为“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和美家园。
  “我们有专项补助资金和整合资金两块来保障和美家园的建设。专项资金分成两个档次,精品村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有29项指标,20多个部门到年底对村进行考核。比如这个村2000人,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补助400万。先给80%,剩下的年底验收的时候有什么问题,第二年提升改造,好了再把剩下的给村里。第二是整合资金,我们每年列定20个村,全县所有的部门往这几个村里倾斜项目。比方说道路,交通局的项目要尽可能放在这些村里。这样就形成了一股合力,不再撒芝麻盐。到目前我们将近投入了20个亿。”
  即便力度如此之大,开始第一年依然很难。姚建强说,“2009年我在乡镇工作,我去村里做村干部的工作。他们说我在村里几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项目,都不知道该怎么干。”
  为了得到村一级的支持,姚建强和同事们一趟趟跑到乡村做工作。“我们都是有实实在在的抓手的。”姚建强翻开手里拿着的村庄规划对记者说,“比如这个村的第二个工程,中心公园,1200平方米,有图纸,有设计,这里种什么树,具体怎么弄。再就是解决村里的后顾之忧,这个村是400万元,先给100万元启动资金,就好开展工作。村里就开始感觉到这个是真的,不是放‘空炮’。”
  “特别是旁边村搞好了,村民就去找自己的书记了。‘书记,我们村怎么还没搞啊?’后来村里都来抢了。村民的自觉性也上来了,投工投劳,帮着修路、挑土,家里有拖拉机的,还帮公家拉拉材料什么的。”农办另一位同志接上话茬说。
  经过7年的努力,到2015年德清已经提前3年完成了和美家园定下的任务,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在2014年首次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村村普查中,德清县在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旗中位列第一。
  留住乡愁,就是留住乡村生活的本钱
  可以说,生态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问题,而是整个发展模式的问题。因此,环境的改善和重建,也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步。
  原有乡村工业“出清”后,需要新的环境友好型产业的重新导入。如今走进德清,确实也能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产业导入带来的活力。这是一种内力和外力相互交织下萌发的力量,代表着后工业时代乡村建设阶段性“突围”的成功。
  “后工业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向服务型经济转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的,劳动力将向服务业方面转移。”钟管镇镇长姚文忠告诉记者,服务业在乡村同样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钟管镇蠡山村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的村庄。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就坐落在美丽的蠡山脚下。一条小河绕村而过,岸上的芦苇才露尖尖角。一棵棵上了年纪的老榆树枝杈伸向河中,洒下一片阴凉。
  “乡村有乡村的文脉,乡村有乡村的味道,德清的美丽乡村建设最大可能地保留住了‘乡愁’。”姚文忠告诉记者,镇里为了蠡山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专门成立了指挥部,计划把蠡山村打造成一个古色古香的村落,发展旅游业和乡村度假。
  如今,德清的高端低碳民宿已发展到300多家,带动了“阳光生态园”等76家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的发展。
  以乡村度假、民宿经济为支撑,周边农村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莫干山“裸心谷”超过三分之二的员工从周围农村招聘,法国山居每年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收购周边的水果,西部山区农房出租价格平均每栋每年可达5万元,甚至村里有的妇女卖茶叶蛋一年都能挣到十几万……
  德清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还在不断升级。姚建强告诉记者,目前德清正着力打造“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的大景区概念,在建设过程中挖掘地域文化和生态资源,打造环莫干山异国风情线,中东部历史人文观光带、防风湿地观光带等几条不同特色的景观线,努力让农业更优、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4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