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浙江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最佳实践案例名单”,全省共10个最佳实践案例。其中,由托普云农及其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作技术支撑建设的桐庐县桐君街道、长兴县吕山乡胥仓村、海盐县通元镇、海宁市周王庙镇、江山市大桥镇社墩畈等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全省10例独占5席,数字农田建设能力再被认可。
1、桐庐:农田有了“身份证”,一地一码好管控农田有了“身份证”
近年来,桐庐县桐君街道做足“高标准农田+”的文章,对梅蓉村1400亩农田进行高标农田提升建设,联合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打造“数字梅蓉”平台。围绕农田管护,构建“天、空、人”三位一体的在线监管模式,建立“发现—预警—处置—监控”的全流程闭环监管机制,实现“非粮化”整治精准管控。聚焦不同地块种植作物的智能识别监管,制作专属“身份证”,包含土地属性、种植情况、承包权、经营权等要素,实现“一码监管”。在推动农旅融合方面,发展田园景观游、科普研学游、共享田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90余万元。
2、长兴:农田数智化,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长兴县吕山乡高标准推进绿色农田示范区建设,对胥仓村2000亩农田进行数智化改造,联合托普云农打造了“一张图感知、一平台监管、N场景应用服务”的农田数字化应用系统。通过应用苗情、虫情、土壤墒情、气象监测、水质监测等智能装备,整合环境监测、病虫灾情预警、绿色防控、节水灌溉、农事管理、农机监管等数字化应用等板块内容,实现农田环境、农作物生产数据的统一展示、综合感知、智能监管。聚焦特色稻米产业,推进绿色水稻种植模式,构建“一物一码”标准体系,实现胥仓大米种植全过程可追溯。同时,积极推进稻蛙共生、稻虾连作等模式,强化吕山农旅数字营销手段,推动吕山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3、海盐:绿色防控加持,提升智能化管护水平
近年来,海盐县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对通元镇3000多亩农田进行高标准农田提升建设,联合托普云农打造农田数字化平台。围绕绿色生态防控,构建绿色防控体系,布设绿色杀虫灯、智能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备,助力农药减量增效。聚焦农田智能化管护,构建智能病虫害测报体系,对农业气象、土壤墒情、病虫害、作物苗情等数据收集分析,提前预测农作物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初步实现农业生产中的智能感知、智能指导和科学预测。项目建成后,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色防控措施升级,农田智能化管护水平全面提升。
4、海宁:农田数字化,一屏管好千亩良田
近年来,海宁市周王庙镇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联合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为3300亩良田打造了“一张网感知、一地图管理、一平台数据、一体化保障”的农田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构建AI农情视频站、智能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墒情监测预警系统和“两非”监测系统、自动化节水灌溉体系,应用视频采集、数据采集、智能算法、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农田环境、农作物生产和用地监管全程全方位综合感知,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为粮食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有利条件。项目建成后,将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助力扛稳“浙北粮仓”使命担当,年增加粮食产能181吨。
5、江山:数智赋能,打造绿色农业产业链
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江山驶入“数字化”快车道,对大桥镇社墩畈2000多亩农田进行绿色农田建设,联合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打造农业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从种子育秧、生产、加工的全程数字化管理体系,提供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和救灾指导,赋能水稻育秧、烘干、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推动江山市水稻品牌打造、品质提升、产业多元化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此前,托普云农已在江苏海门、广东江门、山东乐陵等多个省份打造高标准农田样板区。未来,托普云农将持续发挥优势,以数智力量助力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多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优秀案例,筑牢粮食安全"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