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 智慧农业对传统农业的改变

智慧农业对传统农业的改变

发布时间:2017-04-06 点击次数:4563

  我国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传统农业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农作物的种植还是水产、畜禽的养殖,多凭农牧渔民的经验和感觉进行生产,这不仅会造成作业效率低下、肥水药的严重浪费,还使得农产品品质与安全难以保证,很难做到精准化和利益最大化。
  智慧农业对比传统农业生产,蔬菜无需栽种于土壤,甚至无需自然光,产量却可达常规种植的3-5倍;灌溉和施肥无需人工劳作,而由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精准完成,比大田漫灌节水70%-80%;种植空间不只限于平面,还可垂直立体,土地节约高达80%;打农药有无人机,大棚采摘有机器人,耕地、收割、晒谷、大米加工全程机械化……
  智慧农业的概念由电脑农业、精准农业(精细农业)、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等名词演化而来,其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和农业云平台等三个方面。“智慧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化高科技的互联网手段将农业与科技相结合。充分地现代化的操作模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
  精准农业:也称精确农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一般会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准地管理土壤和各项作物,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水、种子等)以获取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而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是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和产品主要是通过传感技术、智能技术还有网络技术,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自动控制。传感技术是对于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育信息进行采集;网络技术是通过移动互联技术来实现信息的传输;智能技术是对动植物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分析;自动控制则是根据动植物生长需要对环境进行调节,使环境更加适合动植物生长。
  水稻田用上大田智能灌溉、无人植保机喷施农药等,再也不用顶着烈日去踩着水车给田里灌水,再也不用冒着“生命危险”背着喷雾器去打农药了。现在喷洒的更多的是生物制剂,基本无害。粮食的质量与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雨水收集与再利用系统,实现了节水型循环农业。
  除了种植业以外,养殖户也开始使用高科技了。村里的鸡舍猪舍也实现了现代化,养殖户可以实现自动喂食、喂水,自动清洗粪便,通过物联网实现舍内环境的监测与控制,让鸡与猪有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肉蛋的品质自然也就好了。
  智慧农业的优势
  智慧农业: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农田、畜牧养殖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如定量施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经处理排放的畜禽粪便不会造成水和大气污染,反而能培肥地力等。
  智慧农业: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基于精准的农业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完成农业生产、管理。这种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农业劳作,不仅解决了农业劳动力日益紧缺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风险的应对能力,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产业。
  智慧农业:能够彻底转变农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农业科技和电子商务网络服务体系,使农业相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农业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了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彻底转变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另外,智慧农业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益越来越高,迫使小农生产被市场淘汰,必将催生以大规模农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
  另外,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关键得转变农民的观念。由于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认识到“智慧农业”与传统生产经营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别,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感到非常陌生,会下意识地固守传统,从而延缓了“智慧农业”的推广。为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处建设一些示范基地,让农民自己看一看、比一比,亲身感受“智慧农业”的好处。同时,充分借鉴外部经验,采取“引入驱动、招商引资”的模式,引入战略合作商,共同推进“智慧农业”的普及。
  本条资讯由农业物联网整理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4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