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互联网+农业” 也许是农民的新样子

“互联网+农业” 也许是农民的新样子

发布时间:2017-01-12 点击次数:3604

    当过摄影师,做过翻译,还干过银行理财师,这样的谢明曾做起了生态农业。是向往“田园生活”的生活新选择?还是新形势下贴合人们生活方式的“大事业”?这一切恐怕谢明也说不清楚。四年前,谢明曾跟他的女朋友一起辞职回到女友的家乡山东烟台栖霞,他们想种出安全又好吃的生态苹果。现在,他是恩然自然农庄创始人,他的生态苹果终于“有点甜”了。

    如今网易养猪、褚时健销售“励志橙”,传统农业似乎越来越难满足人们的要求了。谈到从事生态农业的初衷,其实仍是人们对吃的新需求。我国化肥农药用量世界第一,平均化肥施用强度是国际公认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61倍,化肥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增加骨痛病等疑难病症的患病风险;而农残成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担忧的重点。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这样渐渐告别农药的生活,怎样才能来得更顺当?如何才能让人们更信任生态农业,拥抱更自然的饮食?

    生态农业的转变竟是从品质下降开始

    “我们从2011年10月开始做实验,2011年栖霞当地果农每亩使用复合肥、有机肥约一千斤,即一亩地是两吨肥的投入量;农药一年用6到8次,种类加起来是8种左右,平均亩产苹果6500到7500斤,次果率10%,每亩投资在3000元左右。”谢明说。

    由于谢明和女友都没有从事农业的经验,2012年他们在承包的果园里种了2400棵苹果树,把复合肥砍掉了90%,仅用了100斤,把农药减到6次。

    “2012年的实验几乎全部失败了。”让谢明非常沮丧的是,苹果产量没有下降多少,约6500斤,但次果率高达在50%左右。于是,2013年他们在上一年失败的基础上,对农药种类跟培育时间上做了些调整,次果率下降到35%,产量增加10%左右。2014年他们把农药限制到4次,彻底杜绝化肥使用,次果率继续下降到25%左右,苹果品质开始往上升。

    “在做农业之前,我们想象中,如果常规农业按照可持续农业方法去做,农产品品质应该是直接上升、产量下降。但事实并非如此。”谢明说,常规农业在往可持续生态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前三年产品品质是逐年下降的,到第四年才达到平衡。

    “我说的是综合品质包括糖度、外观、脆度、果香和保存期限等。2016年是最好的一年,农残23项全部零检出。2011年我们开始做合作,农户从1户增加到现在11户,合作面积从1亩增加到现在70亩。我们跟农户合作模式是我们给他提供融资和技术支持,农户生产的苹果全部包销,包销价格比市场价高20%左右。从2013年开始跟我们合作的农户差不多都有20%到30%的增收。”谢明说,从长远看,有机农业比常规农业产量持平,品质更好,物料等成本低,但之所以市场售价相对较高,是因为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压力大。

    可信农场诚信透明获得更多“铁粉”

    一墩青永续农场创始人成鹏飞曾是地方的扶贫办官员,2010年扶贫项目结束后,他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2011年,一墩青农场成立,依靠永续农业和生物动力农业原理,进行生态农业种植,拒绝农药,不用化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为周边农户树立一个可学习的榜样。

    “我们在2012年就开始组织农户做可持续的农耕记录项目。这个记录究竟是给谁看,怎么去做记录,我们做了一些尝试。这个标签上就写了我们产品的品种、谁来生产,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是怎么样做的。”让成鹏飞非常欣慰但是,经销商和消费者都非常欢迎这样的记录。“有一些客户会质疑你的产品以及它的安全性,面对这样的问题,做这样的记录是很有必要的。有了微信后,我们也用微信和微博来发一些记录,这种记录有及时性,当你想改这个资料的时候很难改。记录具有透明性,体现了生产者的诚信。因此,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客户、更好的口碑、更多的‘铁粉’。”

    近几年来,类似农事宝、农管家等农场管理APP层出不穷,基于移动互联网提升农场生产效率,体现诚信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也推出了“可信农场”数字化生产记录平台。这是一个基于生态信任农业理念,以提升农场生产力、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信任关系为目的开发的一个农事管理、信息共享平台。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沈东曙说,“可信农场”平台旨在服务两种人群,一为加入生态信任农业的生产者提供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并辅以专家在线指导、同行交流及市场推广等服务,进而提升农场的生产、运营效率;二为消费者提供能直接了解食材整个生产过程的入口,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改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为保证“可信农场”数字化生产记录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避免虚假信息的干扰,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生态信任农业事业部还制定了平台使用标准。在尊重农户个人差异、尊重实际生产情况的前提下,农户需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使用或完全不使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并保证上传至“可信农场”平台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吻合。在生产过程中,乐平派出的巡查员根据每个农作物的特性,在特定时间节点进行田间巡查,判断实际情况是否与上传至平台内容相符。产品上市前由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劳动力成本已从农业的优势变成劣势

    “我觉得‘互联网+农业’是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水、土、气、肥、水、药、装备、劳动力、市场、信息重新配置,让它进入一个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跳升到新状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说。

    我国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规模很小,每户仅八亩地;组织化程度很低,合作社占比还不到31%,合作社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个劳动力生产率相当于我国的20倍。

    “老龄化凸显,越来越多的农民是老人。有一个大致的统计,我国农业一线劳动力平均年龄约在50到60岁,越发达地区年龄越大,越落后地区越年轻。但年轻是相对的,即都超过45岁,45岁以下几乎没有。”李道亮认为,如今劳动力成本已从优势变成了农业的劣势。“互联网+农业”是指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比如现在一个人种八亩地,将来一个人要种一千亩地或一万亩地;现在一个人养两百头猪,将来能养一万头猪,“是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

    “我国农业每年病害发生的面积约是70亿亩次,防治面积是80亿亩次。”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室副主任张礼生研究员说,现代农业的转变方式之一就是要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以传统以化学农药为主的防控方式向以生物防控为主转型。

    “农药减量是政策要求,我们的试验是技术保障,我们要让大家知道从科学上来说,农药减量是可实现的。”张礼生说,比如用益虫来吃掉害虫,以虫吃虫;用有益的微生物农药,对人和畜没害处,“让害虫得传染病死掉”;物理防治措施,通过空间阻隔及声、光等调控等,如防虫网、反光绳等“傻瓜技术”让农民能很快接受和使用。

    “生态信任农业提供的技术一定要让生产者有利益可图,并提高产品品质。”张礼生说,生态信任农业需建立在各方信任基础之上,如此一来,生态信任农业才有可能向前推进。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4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