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慧农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我国智慧农业起点比较晚,缺少对智慧农业发展理论和形态应有的研究分析,同时在实践层面又面临着思想观念和现实制度等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民整体信息素养不高
智慧农业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科技推广人员。没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推广与应用,没有现代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受到的信息化知识培训较少,在广大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过分依赖生产经验。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二、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太低
生产规模化是农业技术和设备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条件,也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小规模生产在农产品价格和成本方面处于劣势,被压在商品价值链的低端,很难推动农业信息化与智慧农业地发展。
三、农业信息化与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发展的信息化与机械化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到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50%,标志着我国农业从依赖人畜力为主向依赖机械化为主的历史转变。然而,由于地区间、民族间经济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面临自然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同时,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等更是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在推动农业发展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四、创新性的农业商业模式匮乏
最早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物联网技术,在示范试点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绝大部分还处于科研项目阶段,必须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得以持续。以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大面积应用,急需市场机制介入,需要创新性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商业模式,使得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得以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但是我们始终没有突破依赖自然资源和低廉劳动成本的发展格局,个体化农业生产依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智慧农业的提出和发展,给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对于农业特色产业和模式的创新,对于农业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突破,以及农业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农业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需要在国家的重视和扶持下相关利益方共同推进。

中国智慧农业面临困境及挑战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26 点击次数:4362- 上一篇:湖北省内高山菜驰援武汉平抑菜价
- 下一篇:农业部:全力做好秋粮抗洪补救和防灾减灾
推荐产品更多>>
-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
汽油动力土壤采样器采用汽油发电,用于土壤取样快速简便,使用安全可靠,振动小、油耗低、作业效率高,大幅减免了土壤取样人员的劳动力。
- 直链淀粉测定仪
- 手持式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 粗纤维测定仪
- 种质资源库信息管理系统
- 数显糖度计
- 果蔬呼吸测定仪
- 农药残留速测仪(8通道)
- 植物病害检测仪
- 土壤ph测定仪
- 作物冠层分析仪

最新案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