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厚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经济新常态下北京“新三农”发展纪实

厚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经济新常态下北京“新三农”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6-04-11 点击次数:4672

京郊山村新貌 杜德民摄

  改革春潮此起彼伏。全国“两会”刚刚闭幕,3月17日,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正式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被清晰标刻在未来的蓝图坐标上。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首提这一战略构想;一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提出形成新增长极目标;如今,“十三五规划”给新增长极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一盘区域协调发展大棋谋定而动。

  重农固本,本固邦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北京“三农”作为固本之基、发展之要,承担起改革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作用,自觉服务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全新定位,并在变革中实现了转型升级,呈现出全新的特点。

  近日,记者深入北京城郊,调研了解首都“三农”新变化、新特点、新发展,充分感受到一幅波澜壮阔的“新三农”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突围——疏解非首都功能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清理腾退低端产业,向外寻求资源支撑,打赢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战役

  “京畿”二字,特指国都及周边城市,因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往往用作“京畿重地”。首都聚集着大量优质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是北京的,也是全国的。如何发挥辐射功能,进而带动环渤海地区和北方腹地发展?突围前,北京也曾“大城市病”缠身,非首都功能众多。

  习总书记一语道破:关键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发展思维。全国目光投向了北京,这是一次对北京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大考。

  “要自觉从国家和人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首都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北京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作出回答。这是一场重大深刻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攻坚克难过程!

  在所有头绪中,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疏解非首都功能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说,必须统筹把握、合理安排疏解工作重点、步骤、时序,坚持改革创新,努力破除深层次矛盾问题,确保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动员令一经发出,从城市到农村,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都将在北京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被重新定位,乃至重塑格局。

  “当前阶段,北京‘三农’工作应当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抢抓机遇。”副市长林克庆说,北京郊区农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支撑,有承接首都优质资源的条件和空间,要抓住这个重大发展机遇,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

  对北京“三农”而言,疏解非首都功能,其实质是一场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役,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理腾退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农村产业项目,淘汰高资源消耗、高污染的农业落后产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构建高精尖的农业产业结构。

  “低端要拆,高端要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需要在清退疏解中实现‘腾笼换鸟’,让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孙文锴说。

  在紧邻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的东升镇,从2014年8月25日贴出关停通告,至10月8日商户全部撤离,明光寺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用了43天就顺利完成关停撤市,打响了该镇市场调整疏解工作第一枪。相继,学院路金五星批发市场、清河朱坊后坟地市场、环三旗建材市场等7家低端市场均关停。

  不破不立。镇长武凯说,全镇将疏解工作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结合,与人口调整和文明城区创建结合,建立高科技园区,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业。如今东升科技园正发展成中关村区域新的科技创新引擎,孵化器作用日益明显。

  40多岁的钟二翠是东升镇前八家村村民,现在她也是东升科技园的股东。除了采购员的岗位工资外,年底她还能拿到几万元的分红。像钟二翠这样,实现农民变股民、年底拿分红的人,东升镇还有800多人。

  与东升不同,提供北京市场八成以上农产品的新发地市场,做的是“功能转移”文章。去年10月29日,河北新发地市场在保定高碑店开业。公司董事长张玉玺介绍,该市场是新发地“内升外扩”战略中13个分市场之一,将重点承担净菜加工、仓储、中转等占地面积大、对交通压力大的环节。

  最先进驻高碑店的3800多商户中,八成转移自北京。吸引他们的,是低廉的价格、低成本的运营和方便的运输。拿水果来说,这里每件价格比北京低10-20元。市场负责人测算,营业后市场可保障首都15天以上农产品供应,疏解6000余商户、从业人员5万人,当年减少80万辆车次进京。

  说起协同,北京农业早在12年前就开始“吃螃蟹”。2004年至今,京承农业战略合作座谈会已举办六届。借津冀之力,北京发展“两端在内、中间在外”产业服务模式,形成京张、京承两翼蔬菜基地,安全蔬菜外埠生产示范基地达到1900亩。“河北菜”如今超过“山东菜”,成为北京市民的餐桌首选。

  协调发展中,首都农业也拓展了自身空间。按照“做精畜牧业”要求,北京优化畜牧产业布局,许多龙头企业在外埠建设基地,引导产业向周边转移。

  有“京郊养猪第一村”美誉的顺义区北郎中村,通过设立外埠基地打开了种猪养殖的地理空间瓶颈,目前已与内蒙古敖汉旗签署了意向型协议,今年将把在京郊的四家种猪场全部外迁。全市畜牧业外埠基地已达到57个,通过高标准建设,实现了产业疏解和畜产品安全供应的有机结合。
  农业——瞄准“高精尖”

  发挥科技优势,用创新驱动都市现代农业引擎,在全国率先提出“调转节”并深入推进,打造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朝阳产业

  大城市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大都市,北京如何面对经济新常态,“领头羊”如何继续领跑,是北京农业人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答案明确,力透纸背:“十三五”时期北京将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程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面”二字蕴意深刻,代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整体提升。

  信心和定力从何而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三年前,北京也曾提出,“努力把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朝阳产业。”

  异曲同工之妙!科技资源全国领先、高端人群集聚、政策支持强劲、市场潜力巨大,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农业发展新理念、改革新举措在北京迅速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如今北京农业已过了追求产量和数量的阶段,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让农业瞄准‘高精尖’成为可能。”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刘福志说。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农业占GDP的比重早已不足1%。但你也许不知道:北京保有国家级种质资源40余万份,居世界第二位;每年选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数量和种业销售额占全国10%,初步建成中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外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全国种业交易交流中心,搭建起种业发展服务平台。

  上世纪,北京小麦花培育种走在世界前列;采用黄早四种群自交系育种的玉米优良品种,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封存在中华世纪坛。近几年,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创建,使我国杂交小麦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世界首张西瓜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与破译,标志我国西瓜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

  科技创新改变农业面貌。在打造“国家种子硅谷”的旗舰基地——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记者看到,这里将航天育种与高通量分子育种结合进行种子检验,让育种和检验驶上“高速路”,一次性检测上万个样品,比普通检测快了几十倍。北京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

  创新无处不在。2014年,北京率先提出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战略思路。这是在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北京提前发力的证明。通过不断创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北京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农产品由“大陆货”向“品牌货”转变,正契合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的不断提升品质、适应市场需求的要求。

  “喝了几十年,还是认三元。”这是北京老百姓朴实的一句话,看似平淡,却是几代三元人近60年不敢松懈,坚守“质量立市、诚信为本”的结果。在全国乳品质量安全风波不断的情况下,三元没出过问题。问及原因,公司董事长张福平说,三元不盲目扩张,将食品安全永远放在生产经营首重位置。

  三元的牧场也已经建到了京外。为保证牛奶品质,三元每周都为奶牛“体检”,严格建设上游奶源基地,将牧场作为第一车间。在看似保守的发展中实实在在保证品质,体现了首都企业良心,成就了百姓放心品牌。婴儿配方奶是中国奶业人“永远的痛”。作为有责任担当的企业,三元前年获得市政府千万元拨款,并自配千万元科研经费,力争啃下这块“硬骨头”,推出符合中国宝宝身体需要和口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中国奶业正名。

  在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充分拓展。就在此时,一场展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成就的“嘉年华”正在昌平区盛大上演:汇集120余项先进技术,农作物任你想象长在楼顶、墙上、办公桌旁,栽种在病房内、厨房里,休息时随手摘食;自动轨道让植物追着太阳“跑”;“鱼菜共生”在家中营造出温馨的小循环系统;作物所需的肥能缓控释、水能自动浇。农作物拼成各种图案,摆成各色景观,不仅能吃能赏,更能亲自体验。

  其间,“互联网+现代农业”打造的阿卡“云农场”让人耳目一新。通过手机,你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家”农田长势,通过咨询在线专家进行种植,用手机下单或预约采摘,查看配送车位置,甚至叫大厨上门服务。科技能从田间一直服务到你的嘴边。如此精彩的农业,源于阿卡农庄“博士庄主”江宇虹为儿子“大苹果”提供最纯粹农产品的爱。她把自己在剑桥和戴尔学习、实践的互联网思维“嫁接”到农业中,用云系统监控植物生长过程,坚持零农药、零化肥、零激素,全程可追溯。

  “非传统农业生产者将农业做好不易,但要改造传统农业,却需要我们这些门外汉的‘剑走偏锋’。”江宇虹运用金融手段发行信用卡,通过众筹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将“中央厨房”开到国贸写字楼内,农庄从最初20个大棚发展到1000多个,企业和个人会员累计2万多人,包括壳牌、大众、IBM在内的2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参与阿卡的蔬菜大棚托管和农场体验等服务。

  在北京,农业的辐射作用还在于,它吸引一批有学历、有能力,懂市场、懂品牌的“新农人”加入,构成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靓丽风景线。同样作为女博士的段然,将她钟爱的芽菜种到了“工厂”里,从种到收,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所有自然要素都可精确控制,她种出的菜甚至获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

  农业作为魅力产业,在北京吸引着越来越多8090后“加盟”,成为高级产业工人。网名“孔二愣子”的孔博,在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密云卖特色农产品;几年来,他的“密农人家”以鲜取胜、抢占先机,从小小“夫妻店”发展到淘宝华北地区农产品类的销量冠军,三年复合增长超过100%。

  孔博选择了“风雨后见彩虹”的精彩,更有年轻人的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从2006年开始,一帮年轻人聚在一起,在市植保站支持下,尝试以社会化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植保服务,从一家一户敲门拜访、田间指导质疑不断,到成为全市推进“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主力军。一批人走了,又一批加入,吃苦和坚守中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
  农村——拓展“战略腹地”

  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升级版,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腾笼换鸟”提供空间资源

  从经济看,北京是“大城市、小农村”。然而从空间看,这个判断则要倒转。早在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农村是首都发展的战略腹地,这个定位在去年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被进一步强调。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郊从地脉上直接津冀,势必成为协同发展的对接点和主阵地。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的北京“新农村”,逐渐突显生态屏障意义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的作用。

  在“北京最美的乡村”之一的蔡家洼村,记者看到,占地50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萌发葱绿,不仅有400亩现代观光工业园区、2000亩“玫瑰情园”,还有红酒庄园和北欧风情小镇,这个有800多户人家、2600多口人的村子尽显现代与时尚。

  “农民不种地,进厂当工人;村里没有田,观光厂房建;农居不再矮,高楼林立环;生活不出村,科教文卫全。”村干部喜欢用这样一首打油诗介绍村子。五六月花开时,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景观花海,共同交织出一幅浪漫的乡村画卷。

  在北京,像蔡家洼这样的“最美乡村”遍布京郊,散发出璀璨星光。十年前开始,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委就组织开展寻找“北京最美的乡村”宣传评选活动,到现在已评选出93个村庄。“最土”的农业竟开了“选美”先河。

  去年10月25日,北京美丽乡村联合会正式成立。“这个新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各村分享生产、生活、环境、人文四美建设的经验成果,抱团发展,将遍布京郊的‘美丽焦点’连接为整片的‘美丽风景图’。”市农委宣传处处长陈立玺说。

  宣传评选活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如今,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北京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并随着内涵不断丰富,逐渐显现出新农村建设“升级版”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在1000余个村庄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几年时间,京郊农村旧貌换新颜,基本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8座,村污水处理站1001处,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66.2%,远郊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2%。

  交通方面,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新城路网、浅山区路网等构建的城乡交通路网体系已具规模,3条连接新城的轨道交通项目建成运营,山区环线基本全线贯通,郊区公交运营线路367条,日均客运量126万人次,率先基本实现“村村通公交”。

  北京山区面积超过一半,发展“沟域经济”是问题倒逼所致,更是北京首创。不夜谷、神泉峡、四季花海、古北水镇……这些特色各异的山沟沟像一块块强大的磁石,吸引城里人前来“洗肺”“醒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北京各沟域构筑绿色循环、产业融合、特色富民、高端高效的产业体系。昔日“人见人愁”的穷山沟,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生态谷,成了城市居民的“大氧吧”、山区农民的“聚宝盆”。

  百里山水画廊沟域覆盖延庆千家店镇全境,以优美的环境成为北京市自驾游最佳线路之首。千家店对黑河和白河沿岸60公里精心布局,打造古家山寨、滴水壶、乌龙峡谷、龙王庙等12个满足游人“吃往行游乐购”的功能节点,点联缀成线,构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休闲旅游圈。

  沟内经过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千亩葵海、万亩茶园等工程,实现“镇景合一”,构建了以硅化木地质公园为主体,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示范、农事体验、农家休憩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沟内12个民俗接待村、300多家民俗接待户挂牌经营,去年民俗经营总收入4995万元,增长13.3%。

  绿色是农业的固有属性。京郊农村广大地区发挥生态屏障作用,在治理首都大城市病、改善大气污染、承接首都功能疏解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3年,北京率先启动了农村地区优质燃煤替代工程。“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作为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首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今已有6万农户实现“煤改电”。农民也为蓝天白云贡献了力量。

  春节前,记者走进通州区何各庄村村民赵天海家,新安装的空气源式电取暖设备让屋内温暖如春。“电暖气一通电就供暖,按设定好的温度自动停止和启动,可省事儿了!”赵天海说。他还记得以前用炉子取暖,黑烟呛得眼睛疼,每天定点填煤、换煤,否则屋里就跟掉冰窖里一样冷。现在冬季室温保持在19℃以上,而且清洁干净;费用上,经市区两级财政补贴后,每度电只付1毛钱。
  农民——共享“改革红利”

  “新三起来”等多项改革的实施,把农民变股东,把土地变资产,同时多管齐下、“精准帮扶”,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短板

  在北京做农民很幸福。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在全国名列前茅。“十二五”时期,北京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1.2%,增速连续7年快于城镇居民。

  在全国面临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乏力“双碰头”的情况下,北京农民增收成绩喜人,得益于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释放的改革红利。

  2013年以来,北京以“新三起来”即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为总抓手,全面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三块地”确权赋能、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一绿”“二绿”地区城市化建设及乡镇统筹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盘活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试点、家庭农场试点等稳步推进。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理顺农民与资源、积累、市场关系后,京郊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

  昔日默默无闻的大兴区西红门镇,正凭借产业升级的翅膀,掀开经济腾飞的新篇章;以前镇域内破烂的村镇工业大院,乘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春风,如今摇身变为环境优美的创新金融基地。

  西红门在大兴最北端,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以往工业大院连片,小型印刷包装厂、废品回收厂、服装加工厂等随处可见。村民通过在自家院里增盖房屋出租获得生活来源。这种被称为“吃瓦片”式的经济形式,在北京郊区较为普遍。

  2011年,大兴将西红门作为城乡结合部升级改造的重点地区之一。去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月,大兴成为北京获批的试点区,西红门也由此成为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试点的具体实施地之一。

  截至去年,西红门所辖27个村以集体土地入股,由镇政府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负责经营入股土地,并对村民收益分配。实践中各村还有高招:有的利用集体闲置资金,出资1.9亿元购置星光影视园A栋,每年村集体通过出租影视园增加收益1200万元;有的采取集体出资、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购置商业不动产,统一出租经营,按利润分红,农民人均年增收3000多元。

  今年初,西红门镇绿隔产业用地挂牌出让,这是北京首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起拍价4.5亿元,最终以8.05亿元价格成交,实现了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同权同价。

  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在基层已实践多年,2010年,北京农村产权交易所成立,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几年累计成交农村产权交易项目402笔,流转土地11.37万亩。去年初,该所联合天津、河北几家农交所进行了京津冀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战略合作签约,农村产权交易在更大的平台上得以推动。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北京近郊农民收入这几年是坐着“火箭”往上涨。从全国统计口径看,北京没有贫困人口,但是与自己比,在远郊山区,还有645个村、23.33万户村民的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增收问题,提出“确保低收入农户同步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二五”时期,全市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明显加快,五年内低收入农户增收速度均高于全市农民水平。

  坡峰岭景区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矿山关闭后村子失去了主导产业,村民没有了主要收入来源,是该区有代表性的山区低收入村。

  近年来,黄山店依托丰富的景观资源,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业为主的替代产业。村集体整合资金、资源、资产,成立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旅游,将村集体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每年享受股份分红。村集体开发的坡峰岭景区,年接待游客30万人,门票收入500多万元,带动村庄餐饮服务业发展和农副产品销售。同时村委会出资,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劳动力不出村就能就业。

  “小水滴灌”式精准帮扶新举措,是北京在“十二五”时期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着力点,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013年,市级安排4200万元,对在产业发展等方面成绩突出的97个低收入村、4个经济薄弱乡镇给予奖励;2014年,市级安排4989万元,对66个低收入村产业项目扶持,并在沟域经济、一事一议、山区搬迁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2015年,为创新财政帮扶资金投入方式,开展“异地物业”项目试点,市级安排9000万元,在大兴、密云试点以异地购置物业取得长期稳定收益支持低收入村发展的长效帮扶机制,两区配套资金1.5亿元。

  同时,北京还大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去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城乡统一。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每人每月分别提高40元、35元,达到470元、385元,受益农民71万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全局意义重大,经过转型升级的北京“新三农”,必将在这一国家战略中厚植发展基础,展现勃勃生机。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