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托普风采 > 聚焦“互联网+农业” 托普云农转型升级成果显著

聚焦“互联网+农业” 托普云农转型升级成果显著

发布时间:2017-11-14 点击次数:5514

    伴随着“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11月9日-12日,在苏州举行的首届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和新农民创业创新博览会备受关注。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更可以前瞻未来农业的趋势走向。
    “聚焦智慧农业新业务、引领智农前沿新技术、打造产业扶贫新模式”,在科技蓝的托普云农展位,“互联网+农业”技术成果显著。智慧农业云平台、农业大数据中心、植保信息化、一二三产融等,凭借前沿的技术成果,吸引众多农业部门领导、业内专家、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们的参观交流。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一行莅临托普云农展位

 

瞄准“互联网+”,推出智慧农业云平台

    在“十三五”“互联网+”战略提出后,农业部与各级农业部门积极落实“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围绕共享开放、信息互通、数据融合等应用需求,国内领先的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商托普云农研发出智慧农业云平台,为农业生产监测、农产品安全、农业生态监控等提供统一管理与服务。
    在智慧农业云平台的这片“蓝海”中,托普云农长期走在行业前列。该智慧农业云平台以顶层设计方式建成“1+1+N”模式,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源,形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帮助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动”数据汇聚。与此同时,还从最底端的企业生产过程采集数据,形成数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构建“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浙江省农业厅林健东厅长莅临托普云农展位

 

农业物联网体验区

 

    “我们智慧农业云平台重点建设了十一个数据模块,从生产、监管到质量安全,从产业发展到生态循环到应急指挥,几乎涵盖了所有农业重点业务所需数据,对农业宏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谈到。在引领农业前沿技术的同时,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也在加速落地应用。

 

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圈,推动农业整体运营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农业从单一的模式与种植技术,逐渐发展到集多种新技术、新成果与多模式的综合应用。为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托普云农与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陈宗懋院士等展开产学研合作,深入研究农业GIS及生长数据模型。
    在做好农产品种植管理之外,托普云农还将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积极打造智慧农业生态圈。

农业大数据体验中心

 

    秉承“开放、共享、融合、共赢”的理念,截止目前,托普云农已与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云大数据技术模型方面合作,建立了一个共享的技术生态,与通讯运营商、农资企业共建了为农民服务的服务生态,与海康威视、吉峰农机行业内的知名企业共创业务生态,发挥所长形成资源互补,与京东等电商品牌企业构建共赢模式的产业生态,打通农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一二三产融合,打造产业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农业已不仅取决于农业资源投入的多少,而是取决于现代技术和信息的获取运用程度。长期致力于为政府和农业企业提供全要素、全流程、全系统和全方位信息化系统与服务的托普云农,也积极利用现有科技成果和新技术对农业进行改造,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生产数字化、管理智能化、销售品牌化”,亮相展会现场的砀山酥梨,就是由托普云农提供全程数字化溯源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在果园里植入智农化设备,实时接收砀山梨的农事行为和生长数据,并将生长数据与京东进行对接,打造砀山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直营店。

三产融合体验区

 

    众所周知,农业全产业链融合才是互联网和农业的真正融合。在解决农产品“种的好”、“长得好”的同时,托普云农还积极参与通过数字农业技术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协助政府实现产业精准扶贫,解决“销的好”问题。
    砀山县政府联合托普云农共同推动砀山品牌建设。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溯源与电子商务进行结合,构建生产标准、监管标准、追溯标准、品质标准。目前已覆盖18个示范区,通过数字果园模式创新出认购模式。认购3500余棵。已有微店12000多家,共实现近32亿销售额。
    从1.0时代的农业精密仪器,到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云平台,再到4.0时代的农业大数据。在互联网+农业的道路上,托普云农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的跨界融合。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