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引领北京都市农业新跨越

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引领北京都市农业新跨越

发布时间:2016-09-09 点击次数:3434

    位于北京延庆区康庄镇的北菜园有机蔬菜基地,是北京知名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忠告诉记者,自2014年接入了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以来,基地已经实现了300个大棚精准化生产、标准化种植、以销定产、一物一码等智能化、品牌化经营模式。

    集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实现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产品溯源、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当农业变得“智能”后,基于数据化、网络化的新农村和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民也在“弯道超车”中应运而生。

    入选农业部百佳案例 助力北京农业升级

    为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动农村互联网创业创新局面的进一步形成,农业部在今年7月份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00个“互联网+”现代农业优秀实践案例和100项新农民创业创新成果。运营五年、服务近600家农场的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成功入选百佳优秀实践案例。无独有偶,在新农民创业创新成果中,北京地区入选的6家农场中,有3家农场一直应用着平台的服务。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表示,2011年,北京市农委、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开展了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搭建了“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 随着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北京农业领域的深化应用,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引入智慧农场云的功能和理念,并于2014年启动了“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优化升级”项目,更名为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由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担技术支持。

    近年来,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北京市农委为丰富百姓菜篮子、果盘子,正在实现规模化布局、专业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借助于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了蔬菜、水果产业稳步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蔬菜区域化整体综合建设,致力于打造品牌农业,将安全绿色的蔬菜、水果端上市民餐桌。

    借势“互联网+” 实现都市农业弯道超车

    抢占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进行深度融合,被视为驱动农业“跨越发展”、助力农民“弯道超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新模式,已成为农业从业者的共识。在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强调,要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农业市场化、倒逼标准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的重要举措,抓好市场信息服务、试点示范和信息进村入户,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快速转型升级。

    奥科美董事长蓝海表示,北京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的应用,迎合了国家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平台针对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使命,通过采用“互联网+生产管理”的“义田帮手”平台进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打造跨区域、跨纬度的智能化农场管理网络;利用“互联网+品牌营销”的“绿色履历”工具记录全程质量溯源数据,实现“一品一码”溯源到园区、地块和种植者;使用“互联网+渠道拓展”的“优品地图”平台对接电商等采购商进而实现农产品的预订预售和优质优价。

    “221物联网服务平台的应用,串联了农业产、供、销链条,打通了上下游关键节点,开展了农产品线上销售,并将合作社产品对接到生鲜电商。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义田帮手先后帮助合作社销售了农产品100多万斤,交易额达到2000余万元,相对于传统模式销售蔬菜利润每斤提高3元左右,义田帮手提高了北京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并探索了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奥科美总裁眭保华告诉记者。

    “互联网+”现代农业 构筑农业强国梦

    9月1日,《“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到2020年,“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成为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先导力量。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文锴表示,“互联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221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将为都市农业的品牌发展构筑创新体系,我们要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历史紧迫感,加大农业改革创新力度,采取扎实有力的信息化措施,确保“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的顺利推进,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农业强国。


推荐产品更多>>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22 https://www.tpy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联系电话:0571-86056609 86059660 88971438 传真:0571-86059660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399号